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建设也在加快,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道路设计不仅仅需要满足交通需求,还需要满足经济文化、历史特点、城市特色、人文享受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此需要结合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以实际经验为指导探究对道路交通成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完善;实践
引言
城市道路的施工设计在道路的施工环节中起到整体规划约束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目的地的周遭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控,从而总结出关于施工环节的理论依据。进行道路工程整体方向的规划、分析和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时,先要对道路整体施工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目的地的地形环境进行把控,从而对道路的设计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主要对道路交通设计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解决。
1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要求
道路桥梁施工对于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和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道路桥梁的质量要求是极高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规划阶段的缺失,往往都是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发展中,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突出城市的特色设计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升高,对城市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在设计城市道路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突出城市自身的特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根据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用经济的方式塑造出区域特点。
1.2突出交通功能的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时,一定要符合该城市的交通要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车流量不断加大,路面宽度越来越宽。一般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比较慢,车流量也不大。
1.3突出生活功能的设计
一般使用城市道路的高峰期为上下班时段以及周末。人们在周末时常出行购物、娱乐等,因此,在设计道路时,一定要考虑人们的需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规划一些专用的车道;人与车都应被重视,人行道也要占用一定宽度的路面,人、车分离是比较安全的出行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天桥和人行横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4突出景观功能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城市的核心地段要重视道路周边的绿化景观,要求突出城市的整体面貌。景观道路设计的重点是行人休息的区域和绿化区域,一定要保证人行道的宽度。在设计时,要将开放性的绿地与人们的休息场所相结合,使行人在休息时可欣赏周围的美景。
2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遇到的困境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城市扩建、道路发展呈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模式。出现了道路冗杂,辅路过多等现象,进而导致财政资金、资源浪费、维修费用增长、还使得人们在进行道路使用时出现了混乱。另外,部分城市进行扩建,出现了发展的开发区,部分居民居住在开发区工作在市中心,这就导致上下班路车遥远,堵车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城乡交汇的地段,由于缺乏管理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道路利用的不合理,部分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程度的偏差。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不仅是城市道路建设的不合理,还因为城市道路建设理念的落后。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部分城市规划管理者或设计人员由于盲目跟风,直接延用过时的设计方案,未能合理的测量车辆行驶状态、没有正确的估计高峰值车辆,且道路设计未能与城市规划建设紧密联合,导致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不断优化。
3改进建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其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的设计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要。
我们应该不断找到有效的方法,最大程度的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3.1强化对交通主干道的设计
城市道路的主要路段应将车辆定为主要服务目标,尤其是路灯和天桥等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要求,且一定要突出其特定的功能。在设计路标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位置,要提前设置提醒标志,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2安全性高的坡度设置
在道路设计中常会出现较长的坡道里程,所以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确保对整个坡径进行严格掌控和把握,并且要对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地方及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尽量做到行车在坡道的势能降低,减小其缓冲的速度,经常用到的措施就是设置缓冲带和隔离带,结合所处的地形条件合理的作出间断设置的距离和角度等。当然要控制掌握这些地形条件需要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对这里的总体格局先进行数据的掌握和分析,再进行实地的处理和改善。不仅可以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还能有效抵御当地地质灾害可能对公路线路存在的破坏隐忧,从而建立道路设计与当地地质构造和周遭环境的协调统一。
3.3注重道路安全性能
3.3.1合理控制路线长度,规范警示标志设置
对于道路里程过长的路段,存在行驶隐患,因此为降低道路事故的频发几率,需要在设计道路时就严格控制直线路长、把握整体偏角性,严谨的进行实际测量,并且综合考虑驾驶司机行至此路段的感受,合理的设置警示标牌,提升驾驶司机的注意力,使其保证警觉性。
3.3.2科学与实际结合设计道路安全坡度
在行驶道路设计遇到较长的坡道里程时,需要整体把握坡径的设计方案,及时调整不科学合理的地方。利用缓冲带雨隔离带的设计降低形成势能,减慢其行驶速度,并结合道路的是情况进行间隔角度与距离的设计。利用完善的数据库资料,对道路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合实际进展,不断调整。
3.4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设计
应要做好人行道的排水工作,人行道坡度方向的设计一定要向着机动车道;在公路的两边应设计一定的挡土墙,妥善处理上方下落的碎石,并设计一些碎石沟和水沟;对机动车道的排水也要做到位,通常使用双坡的方法排水,就是在道路两边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雨水口收集路面的积水,从而将雨水引入到附近的河流中去。
结语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好,道路建设受到各个地区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是顺应社会的需求。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机动车数量会逐渐增多,道路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职业设计人员必须不断完善城市的道路设计方法,提升设计的灵活性,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相应地域的道路,使之更加适应相应的地域交通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继锋,张国华,翟宁.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城市交通,2017(01).
[2]迟宇峰.浅析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
[3]高全军.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6).
[4]田樾.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方案设计技术[J].信息化建设,2017(02).
[5]陈吉,胡昆.探讨城市道路设计要点[J].科技展望,2018(01).
[6]贾金龙.交通工程设计原理在初步设计评审中的运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