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用于开发的土地库存愈发紧张,所以地下空间的应用与开发也越来越多,但在工程应用中常会遇到地下水位较浅的问题,比如很多电解铝厂以及氧化铝厂内设置的初级雨水收集池、地坑皮带以及各类水池,由于该类结构建筑面积较大,在水位比较高的位置,地下水的浮力大于结构自身的重量,就会使水池底板发生鼓包,甚至开裂的现象,因此有着抗拔力高,经济,环保等优点的抗浮锚杆和抗拔桩,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池;抗浮;锚杆;
地下式的大跨度建筑物占比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地下水抗浮的问题,抗浮锚杆的应用成为设计师必备的设计理念,文章中阐述了相关规范中对锚杆设计的规定,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最后结合本人所做过的项目,对抗浮锚杆设计进行一些技术探讨。
1.规范中锚杆相关规定及对比理解
1.1整个设计中参考的主要规范
整个设计中涉及的规范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以下简称《边坡规范》)、《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以下简称《锚杆规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1.2 各规范针对锚杆设计规定的对比
1.2.1锚杆杆体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对比
《边坡规范》8.2.2条给出的计算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公式如下:
(1.2.1-1)
.png)
式中: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锚索截面面积(m2);
fy—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Kb—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Na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是锚杆所受轴向拉力(kN);
《锚杆规程》7.4.1条给出的计算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公式如下:
(1.2.1-2)
.png)
式中: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锚索截面面积(m2);
fyk—钢筋、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Kt—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Nt—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在杆体截面面积计算中两个规范均使用了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边坡规范》表8.2.2给出的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如下图:
对比两个规范对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的规定可以看到,《边坡规范》更加详尽而且较《锚杆规程》偏大。
在计算杆体截面面积时《边坡规范》采用了锚杆所受拉力的标准值Nak,而《锚杆规程》则采用了锚杆所受拉力的设计值Nt,一般来说Nt=1.3Nak。
在材料抗力方面,《边坡规范》采用了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fy,而《锚杆规程》采用了钢筋、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yk,这里fy<fyk。
《基础规范》9.6.5只规定了锚杆预应力筋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本次设计未采用预应力筋,这里不再赘述。
本次设计在计算锚杆杆体截面面积时,采用两个公式分别计算偏安全的取较大值。
2.锚杆设计及布置
按照《初期雨水收集池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中间报告,
两个钻孔提供的资料,-3.8m以下基本都为中风化细砂岩,属于软岩~较软岩,且裂隙稍发育。本次水池底板标高为-6.420~-9.000m范围内,即整个水池在已勘明范围内均坐落在中风化细砂岩上。
2.1锚杆选型
依据《锚杆规程》附录C,选择全长粘接型锚杆,单锚拉力设计值为50~350kN,长度2~12m。这里未采用预应力锚杆,一是考虑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二是不满足《边坡规范》中8.1.5中所列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情况。
本次单锚杆按轴向拉力设计值为Nt =300kN考虑(在50~350kN范围内),则拉力标准值为Nak =300/1.3=230.77kN。
依据《锚杆规程》7.2.2锚杆间距宜大于1.5m,锚固段上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4.5m(7.2.5条),岩石锚杆的锚固长度宜采用3~8m(7.5.3条)。
本次单锚杆间距初步按2500排列,锚固段上的覆土取4.0m,锚固段长度按3m考虑,整个锚杆长7.0m左右。(考虑到本次勘察结果-3.0m以下基本为中风化细砂岩)
2.2锚杆验算
2.2.1单锚杆截面面积计算
单锚杆截面面积计算分别采用《边坡规范》和《锚杆规程》的方法计算取较大值。
按《边坡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锚杆计算
按《边坡规范》中8.2.2条中公式8.2.2-1计算如下:
.png)
这里,按照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二级取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为2.0.
可选用325钢筋As=1472mm2;
按《锚杆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锚杆计算
按《锚杆规程》中8.2.2条中公式8.2.2-1计算如下:
.png)
这里取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为1.6,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400N/mm2.
可以看到两个规范算得的钢筋面积相差不大,单锚杆截面面积取325,As=1472mm2。
2.2.2单锚杆锚固段长度计算
所需锚固体长度计算分别采用《边坡规范》和《锚杆规程》的方法计算取较大值。
按《边坡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所需锚固体长度计算
依据《边坡规范》8.2.3式有:
.png)
依据《边坡规范》8.2.4式有:
计算时岩土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依据《边坡规范》表8.2.3-1取2.4,依据地勘报告中间资料,锚固体极限粘接强度标准值取软岩与较软岩临界值760kPa,水泥砂浆按M30等级采用,对应的粘接强度设计值取2.4kPa,因采用了325,故粘接强度乘0.7折减系数。
按《锚杆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所需锚固体长度计算
依据《锚杆规程》7.5.1-1式有:
.png)
依据《锚杆规程》7.5.1-1式有: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到两个规范计算的锚固段长度非常接近,均在1.4m~1.6m之间,锚固段长度按构造取为4m(《锚杆规程》7.5.3条)。
依据《锚杆规程》7.5.1-1有:
.png)
即在保证单锚杆截面面积足够大不被拉断的情况下,单根锚杆的拉力设计值可达700kN,大于锚杆强度设计值300kN,满足要求,故锚杆现场试验时,必要时应加大锚杆截面面积,以此获得单锚杆与岩层间的粘接强度标准值。
2.2.3锚杆群验算
水池自重G水池=88136.32kN
拟建水池绝对标高为9.000m,地勘抗浮验算水位为5.5m,即地下水位为-3.5m,按最深处-9.0m计算,
G浮力=68×65×5.5×10=243100kN,
不平衡力为:
F=1.05 G浮力-G水池=1167118.38kN。
则共需锚杆数为F/300=1167118.38/300=557.06(根)。
实际锚杆按每根锚杆间距2500布置(大于构造要求1500),共布置650根,在后浇带和沉降缝位置需要调整。
3.锚杆现场试验及施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1锚杆现场试验需确定的几个参数
施工前,需要通过锚杆现场试验确定的几个参数如下:
f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见的粘接强度标准值(kPa);
fms—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接强度标准值(kPa);
φ—锚固长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系数,无条件时也可不试验,按照规范推荐值采用;
现场试验及验收试验按《锚杆规程》第9章相关规定进行,并做好试验记录。
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按《锚杆规程》第11章相关规定进行,并做好验收记录。
3.2其他注意的事项
工程富含地下水,且岩土为裂隙稍发育的软岩及较软岩,依据《锚杆规程》8.1.3条,必要时宜对锚固段周边孔壁进行不透水试验。钻孔、杆体制作、存放和安放、注浆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详见《锚杆规程》8.2~8.4中相关规定。
4.结语
综上所述,抗浮锚杆劳动强度低,施工安全,操作简便,能够缩短工期,并且可以保证本体的抗拔要求,也充分响应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