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辛元琛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辛元琛
[导读]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业发展更为迅速,建筑工程的规模也更加庞大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业发展更为迅速,建筑工程的规模也更加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而大体积混凝土在获得广泛普及应用的同时,也助推了现代建筑综合性能提升。还要认识到,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有相当难度,需要施工人员掌握技术要点,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进而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优势得以发挥。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在土木工程建筑当中,通过合理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不但能够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而且减少混凝土材料的损耗。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体积是较大的,其一般是超过1m3。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发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然而其在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其规模是相对较大的,然而表面系统是非常小的,这样一来,内、外的温度差是很大的,如果超出了可承受范围的话,在混凝土的表面则会出现裂缝,这样一来,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说,施工企业必须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这样方可使得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建筑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证。在展开建筑施工时,若想使得施工效率能够有切实提升,混凝土用量必须要增加,然而内外的温差过大的话,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会导致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难度也会加大。
         2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工况并根据其应用范围进行分析,使制造出来的大体积混凝土满足我国的相关施工要求和规范,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工况中对温度裂缝的控制程度来对水平施工进行合理布置,比如: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钢筋结构的捆绑方式以及混凝土材料配比等因素。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模板,施工模板的使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要依据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模板类型。工程上常见的模板类型有木模板和钢模板等,还有就是钢木混合式模板。就使用性能而言,钢模板热传导较快,保温效果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钢模板时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好保温工作。而木模板的蓄热性能好,有着很好的保温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有效地减少了工程上对保温方面的投入。
         3优化措施分析
         3.1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多有应用,可较好预防内部应力作用下的裂缝产生,可促进混凝土质量提升。考虑到温度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因,通过有效分割,可较大程度限制温度应力。通过采取分段设置混凝土结构的方法,需注意各分段长度控制,还可以辅以施工缝设置,这样能够实现温度应力的全面限制,有效避免温度裂缝。虽然后续浇筑也会产生温差效应,但温差应力要远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不利于温度裂缝产生,后浇带施工可有效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后浇带施工应注意间距的设置,要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而且对后浇带施工时间也有限制,通常不应小于40d。需要注意,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凿毛处理,保证表面清洁,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3.2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拌合工作完成后,一定要保证运输的及时性,混凝土应该要在第一时间运抵施工场地。在运输时,要采用有效方法对混凝土予以保护,特别是要保证混凝土热量不会出现大量散失。在混凝土运抵后,必须要及时浇筑,尤其是要保证选择的浇筑方式是最为合适的。如果工程面积并不大的话,全面分层浇筑是较为适合的,首层浇筑完成后,必须要在初凝前展开第二层浇筑,之后的浇筑采用同样的方法,确保浇筑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如果建筑的斜面坡度较为平缓,可选用斜面分层浇筑,且要按照既定流程展开,先要完成下部的浇筑工作,继而向上进行浇筑,在浇筑面全部浇筑后方可停止。在展开分层分段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完成好现场的分段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最底层进行浇筑,然而在按层浇筑,一段的浇筑工作结束后,下段浇筑方可开始。
         3.3妥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若想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使用的材料必须要确保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而且混凝土温度应最为合适。施工前,必须要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确保与施工图纸明确的要求相符合。在展开柱形混凝土施工时,调配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水泥的实际使用量适当减少,而砂石则要增加,另外,在使用外加剂时,要确保其配比是最为科学的,如此方可使得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时,要将混凝土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浇水要定时、适量,保证温度能够在最佳的范围中,已经完成调配的混凝土应该要置于通风条件良好之处,如此方可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降至最低。
         3.4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展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分层浇筑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在对此种技术予以实际应用时,必须要第凝固时间点、凝固程度予以重点关注,这当中,关键点是凝固时间。在后期,混凝土的表面是会发生变形的,这样一来,整体质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若想保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要再次展开振捣,保证表层是十分平整的,表面水分也能够得到过滤,出现气泡、裂缝的概率能够将之最低。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时间的控制一定要切实做到位,通常是在浇筑结束后10h开始展开养护工作,持续时间应该达到4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特殊部位进行养护时,时间应该要予以延长,而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养护方式予以适当调节,也就是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展开赋有针对性的养护。在展开养护工作时,看管工作应该交由专业人员完成,对混凝土进行遮盖时,选用的遮蔽物应该是最为适合的,确保表面不会受到破坏,相关人员要对混凝土湿度予以重点关注,一旦水分不足的话,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表面存在凹凸状况的话,要由专业人员来予以处理,这样方可使得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更加广泛,通常在建筑结构中起基础作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要提高重视,掌握其施工要点,不断完善其设计构造,合理设置材料配比,加强浇筑及养护过程控制,还要合理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更好地预防混凝土质量问题,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子严.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及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116,148.
         [2]谢先军.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框支梁夏季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9):46,16.
         [3]杨翠萍,孟广清,石方建,等.徐州刘山北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控防裂应用研究[J].江苏水利,2019(7):49-53,57.
         [4]拓筱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布置方式对施工温控的影响分析[J].陕西水利,2019(6):122-124.
         [5]梁宏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某栋大楼建筑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9,26(6):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