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框架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质量也得到了重要保障,提高了城市建筑的综合质量。但是,在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技术实施的时候出现了多种问题,给建筑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特点来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特性及类型
1.1特性
对于当代建筑行业发展而言,施工面积相对紧张,以此向高层建筑发展靠拢,从而节省施工用地,但是该情况的发生严重增加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难度。以高层建筑物为例,层层累加的重量与负荷力已经非常之大,所以要有大型柱体和墙体进行维持,面向该施工技术提出严格要求。与此同时,在挑选建筑零件时,要对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判断其可否肩负地震、暴风、暴雨所带来的荷载。
1.2类型
装配整体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半现浇式框架以及装配式框架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在施工场地半现浇式框架的施工条件非常高,需在现场全方位浇筑梁和柱,所以要引用预制模板,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然而却不能增强抗震功能。全现浇式框架要求在施工场地完成模板的制造,合理运用施工材料,但施工周期会有所延迟,其抗震功效非常好。装配式框架的功能作用是在施工场地将所需材料焊接完成,该项工程施工难度轻,抗震功效弱。装配整体式框架对模板没有太多要求,抗震效果好,所以在各个领域应用频繁。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现代建筑物的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应的框架的整体结构质量会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因此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必须对结构构架以及相关质量进行高度维护,保障施工所建造的结构可以维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参与施工的相关建筑工程对应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了解整个建筑物基础构架的情况下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城市发展迅猛的当代社会,为了帮助城市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越来越多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加,所以在采用框架式结构在进行对应工程建设时,必须对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着重考虑,同时对相关建筑的低层构架合理性进行排查,施工质量安全方面会比高层建筑的要求会相对较低,但是随着整体建筑结构的高度增加,其压力也会逐渐增长,同时就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框架稳定性要求增高。另外在受到自然灾害时,高层建筑所需要承载的压力也远远大于低层建筑物,建筑物的压力会分散向四周,所以就需要更稳定的建筑框架来支撑整个建筑物。另外从对第一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来看,低层建筑需要精细的进行荷载量计算,同时要保证荷载力能够承受起整个建筑的质量。通常在进行对应低层构架建筑时采用钢架结构这样的钢架结构能高效帮助建筑物起到良好的维护支撑作用,还能够帮助建筑物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基础模块安装技术要点
在完成垫层施工后,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需要让相关的施工人员每日按时对垫层的水平基础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建筑整体的综合质量。施工人员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基础平面尺,并利用相应的标记工具将暗柱角进行重点标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数据误差。在正确的安装基础模板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基础模板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3.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立杆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将每一根立柱都打实、打准,进而保证立柱的稳定性。首先需要让立杆能够平稳的立于水平面之上,其次需要对上方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支架进行检查,保证上层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使立柱能够拥有较好的承载性。如果立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弯曲或者变形的状况,则代表立柱的承载力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无法使下层楼板结构进行抽取操作。在进行立杆安装时,还要注意上下层模板之间的支柱位置,两者不能够出现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如果施工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由此可见,在安装主体模板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标准以及规则进行安装,保证施工流程能够稳定进行。
3.3模板拆除要点
在建设建筑框架结构的过程中,模板拆除属于重点施工环节之一,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拆除模板时,需要严格按照原本的施工顺序来拆除,先将后续环节中的支立模板拆除,之后再拆除施工过程中最初支立的模板。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先拆除承重能力较弱的模板,再拆除承重能力强的模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促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对策
4.1创新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的监管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有效地实施新的管理模式。企业自身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地建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建立相应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提供有效的收入和科学的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工程评价体系,有效地保存和处理已完成的项目建设数据,为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和数据参考。需要考虑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现场施工的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施工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或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人员在技术过程中能够预测施工风险因素。实施,制定相应措施,有效解决问题,降低风险。风险发生概率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发展。
4.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意义重大。一方面,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在选择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在制定管理制度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施工技术人员来说,在除加强技术培训外,在施工中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最后,要明确监理责任,在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实施监理,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并负责监理工作。
4.3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
在施工建设前,施工单位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技术交流,使施工者对整个施工方法和要求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把握必要的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施工流程进行使之能够进行。通过改善和革新,促进工程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代化的建筑框架结构是最为常用的施工方式之一,因为相比于其他的建筑结构还说框架式的建筑结构具有强抗震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生活人们对房屋建筑的结构需要。在框架式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承载历史相关施工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工程框架的承载力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整体施工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性,才能从现实中不断调整,从而实现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钟明胜.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7):56+58.
[2]袁久彬.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四川建材,2019,45(01):92-93.
[3]王华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11-112.
[4]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88-89.
[5]宁平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