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给他们的生活也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类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直接带动了岩土施工领域不断拓宽,而在施工的工程中,岩土的处理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施工技术的好坏也就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地基处理技术
1.1.1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法主要指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地基夯实处理,致力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应将重锤质量控制在8~10t范围内、下落高度约为20m,在重锤开始下落时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在重锤与地基接触时将动能转化为对地基土体的动能与势能,使得地基土体间的缝隙被压缩、土体抗压强度得到提升,可发挥显著的地基处理效果。但在此过程中需考虑到重锤下落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管线埋设等情况的影响,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1.1.2预压处理技术
受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基施工涉及到软弱地层,需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常预压法包含真空预压法如图1所示、加载预压法等技术类型,在实际应用时需采用覆盖土层、覆盖砂层等方式对施工区域施加一定的静荷载,随后进行地基压实处理,利用重力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水平。在应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需首先开展地基承载力试验,待加强地基控制后再施加荷载,保障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增强预压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1.1.3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受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的影响,部分场地不适用于实行桩基施工,对此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深厚淤泥层的加固处理,通过在淤泥滑动面进行搅拌加固、改变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并依照一定间距在管桩中设置水泥搅拌桩,加强对搅拌桩直径、桩体长度、强度等指标的控制,借此有效发挥加固效果,提升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力。
1.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2.1地下墙支护技术
地下墙支护技术是指预先通过人工手段或者是机械手段在目标基坑点进行挖掘,并按照施工要求挖掘出沟槽,并对沟槽进行拉通处理,再利用水泥进行对沟槽内壁的加固。最后在沟槽之中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使之形成完整的的地下支护墙。地下墙支护技术具有高强度、高防水性和防渗透型等优点。能够抵御土压力和流动水的压力,并对上方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因此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地下墙支护技术的工作量较大,非常消耗时间与成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使用。
1.2.2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
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就是将凝胶材料和软土等基础性材料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混合,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并以此改变了它们的性能,从而形成具有具有足够高硬度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因而可以支撑深基坑中的土层压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极大的保持稳定性,深层搅拌支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起到防渗透的作用。因为原材料的价格较为低廉,加工方式也较为简单,所以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是较为经济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之一。
1.2.3钢板支护技术
钢板支护是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钢板主要由热轧类型的钢制作而成,这种类型的钢板具有结构好、稳定性好、强度高等优点,在岩土工程的排水和挡水项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现有的钢板类型和横截面形式有直板型、Z型和U型等三种类型,由于钢板应用层面较广,加工工艺也较为简便,所以钢板的质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钢板在施工中可能会导致相邻部位的地基出现噪音,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不易使用。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分析
2.1岩溶地区桩基施工难点
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岩土施工技术实施之前,很难勘探到准确的参数以及具体情况,在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水、漏浆的现象。在桩基施工时,一旦出现溶洞浸水,水以及泥浆将渗入溶洞,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塌孔和埋钻事故,岩土工程将无法顺利开展。一般导致塌孔和埋钻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孔的成型时间过早,水以及泥浆沉淀到孔中,泥浆在下,水在上,而回填土就会浸泡在水中,增加了回填土的重力,进而发生塌孔事故。第二方面,如果回填土下方的耕土没有进行碾碎,导致耕土的密度不符合岩土施工要求,从而也会引发塌孔现象。第三方面,桩基打孔的孔径一旦过大,而孔周边的土没有夯实,也容易导致塌孔以及埋钻事故,从而导致钻机沉陷。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一旦在勘探时期没有确定好较大溶洞的具体地质条件,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导致地面下沉,进而导致钻机沉陷事故,影响施工进度。
2.2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
在岩土施工过程中,搅拌泥浆是一门重要技术。如果搅拌的泥浆无法做到与规范标准相一致,在使用循环泥浆进行开挖槽施工,一旦出现泥浆的质量不符合工程要求和标准时,槽壁的稳定性就会比较差。另外泥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沟槽的稳定性,如果沟槽内的泥浆质量没有得到保证,会导致泥浆出现抗渗性能差、泥皮薄等现象。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测量的基准以导墙而定,也称之为挡土墙,挡土墙的主要作用是决定挖槽的深度。前面提到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拌制泥浆无法做到与规范标准一致,或是对泥浆没有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会导致导墙变形,造成钢筋笼不能下放,在导墙开挖深度范围内,全部是回填土,一旦塌方,背侧就会出现空洞。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对策研究
3.1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问题处理
桩基施工在岩溶地区的正确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常会有漏水、漏浆、塌方、埋钻等问题发生,这些问题不仅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威胁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并为后续施工埋下隐患。针对此类问题,应做到以下方面:出现泄漏、漏浆、坍孔后,立即倒入黏土,然后用导管将混凝土浇注到孔内;在地表覆盖有软土时,可以尝试使用轻锤的方式压实孔口,以确保施工安全;对护筒周边的泥土进行碾压,以减小土体颗粒之间的孔隙,发生坍塌时;应及时拔出钻头,对护筒下陷的空洞快速掩埋,确保工程正常进行。总之,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必须对岩溶进行加固处理。
3.2地下连续墙的难题对策
3.2.1做好锁口管的固定工作
影响锁口管位移的因素有很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找到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首先,应把锁口管下端的固定工作做好,由起重机将锁定管提到一定的高度,让它自由落体插入土体;然后,固定管的上端,在墙和锁口管之间插入木轨枕,注意锁口管放进洞中时,要利用周围的土壤对锁口管进行加固,避免倾斜。
3.2.2提前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提前喷射混凝土技术是关键环节,通过注浆管道将混凝土喷射到土层中,然后对土层进行搅拌,再以最快的速度注入溶洞中,待混合物凝固后再进行施工。
4结语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岩土的性质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施工的环境复杂多变。为保证岩土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需要不断强化和巩固建筑基础,提高岩土技工施工技术,而应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郭建如.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7(12):52-54.
[2]王豪,徐倩.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和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7(20):64-65.
[3]江廷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难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