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人均占比也在扩大比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现象和威胁,其中对我国人口所造成的最大威胁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这说明人口增长而粮食没有增长是最大的问题,依照现有的情况可以推测出在未来我国国民将有大部分出现“粮食饥饿”的现象。因此,开拓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领域对于解决该现象至关重要,如何持续地创新优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持续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大范围广面积地使用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应用
1 应用特点分析
1.1 促进农机网络化控制
将电子信息技术的通讯与控制功能同传统农业机械相结合,通过在农业机械中设置计算机控制终端(EUC),使农业机械内部结构与功能能够通过EUC进行控制,此技术同时需要丰富先进农机装备的控制总线功能,利用电子通信协议实现标准接口及相应控制功能,保证农业机械各个部分能够被有效的控制,最终实现机械内部结构及各个系统功能之间的连接与交流,从而实现农业机械的高度智能化要求。
1.2 增强农业机械的通信功能
农机的通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在生产过程中获取环境、农作物产量、地形地况等数据信息时,能够通过无线通讯功能将数据准确、快速的传递到接收端,可供农业管理部门预测产量、规划未来农业生产趋势;二是远程支持与作业检测,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农机管理部门能够检测先进农机装备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对绿色农机、绿色农艺的农业生产实践给予工作量评估,并提高作业补贴的合理性,当农业机械作业遇到故障或疑难时,能够通过通信功能及时联系维修机构或技术专家,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不同问题。
1.3 优化农机操控技术
尽管农业机械已经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进步,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先进农机装备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高度融合,驾驶条件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和改善,驾驶员在驾驶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农业机械的实时状态,还能通过网络获得地形、作业方案等多种有用信息,使驾驶员对工作状况的了解更为深入,间接帮助农业机械进行更合理的生产。驾驶员利用人机接口技术,提升人机配合程度,使农业机械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
2 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难点
2.1 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得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应用。就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浅显,主要被应用于农业天气预报以及农业网站建设等领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朝信息化发展。但是在农业机械中却很少应用到电子信息技术,限制了电子信息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一方面是技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就是缺乏足够的重视。如果想要电子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农业机械中,就需要更多的财力物力作物质支撑和一些高素质、高才能的优秀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发展与探究。然而我国在农业机械上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多,这就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中得不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2.2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实际相脱节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机械信息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而且发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的农业机械缺乏实用性。通过研究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实际情况脱节,不符合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情况。我国虽然拥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区,但是在我国耕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山地和丘陵地带,然而在这些非平原区农业机械几乎是没有办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因此在农业机械信息技术的研究中要与实际相结合,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到刀刃上。
3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策略
3.1 认清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现状可知:许多农民和许多主要官员仍然保持着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大多数情况下农民也倾向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我国被公认为是农业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相互影响,使得我国的粮食耗比也随之增加。当面临粮食不够的问题时我国采用进口粮食的方式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实际上这部分进口粮食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如若将花费在购入进口粮食的费用上转而投入在农业机械领域中应用电子信心技术所需的资金上,那么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也会具有质量和数量的飞跃。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必须获得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足够的关注和创新观念,打破传统,变革已经不适用现在的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学会利用现有的崭新的科技技术水平,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伸出一把援助之手,让农业发展有质的飞跃。同时也要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学习其他成功的先进农业技术引用例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相关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员也要真正的认清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这一过程的重要性,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例如,定期组织负责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着“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展开,提高相关负责人员的专业水平。
3.2 增加重视程度
真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是加强重视对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应用。在加强重视的基础上是要提高国民对在农业机械钟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关注。其次,各个地区的地方官员及下属官员应协同发展,利用创新思维改变农业生产的现状。现如今,有一种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政府官员对当地的农业人发展状况也是没有详细的调查了解,不知道自己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许多先进的地区,而且始终以落后的传统观念分析当地的农业发展。为了农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得到发展,当地的领导干部们也应当提高对全球范围内的农业发展现状的关注,了解其他地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以此获得经验,落实自身地区的农业发展改革,加强各级领导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使用的重视程度,有效的保证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粮食的储存量。
3.3 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分析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发现:资金问题是限制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资金投入少都是抑制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问题。资金问题是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如果想要推动在农业机械领域普遍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资金问题无疑是关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和人口的增长量显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应当增加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提高粮食的生产量且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农业信息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应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通过提高农民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加大农业机械信息化投入、结合实际问题发展农业机械信息化等方式,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的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技巧[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1(8):221.
[2]宁红宾.探讨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303(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