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也日益匮乏,面对土地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高层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空间利用率、容积率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但是其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加上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条件,对施工技术要求也不相同。桩基础施工技术好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对此加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一、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构成来看,建筑工程主要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两大部分构成,桩基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桩基都是处于地下的,这就是在实际建设中我们能够看到的低承台桩基。还有一部分桩基的大部分结构位于地下,另一部分则是位于地面之上,这种形式的桩基我们称之为高承台桩基,由于高承台桩基的桩身是同时位于地下和地上的,那么在应用高承台桩基时就大大提升了建筑的地基部分与地面部分的主体建筑连接的紧密性。现阶段在我国的高层建筑项目中,高承台桩基这种形式的应用较为广泛,项目的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地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往往都会选择高承台桩基。另外,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承台建筑还能够更好地保证地面建筑的牢固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地面建筑的抗风和抗震性能。所以,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桩基础的使用应是最基础的内容,即使是在建筑项目的竣工和应用阶段,桩基础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所以我们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相关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
首先,桩基础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并且不同的区域其地基结构也是有着明显差异的,不同地区的土层透水性、岩石坚硬程度以及地质岩层特性等参数都有较大区别,也有一部分地区的地下是含有腐殖质层等软土地基层结构的,所以,对于不同区域的地基来说,对其沉降率、抗剪强度等参数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即使是相同的地区对于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技术也有着各自的要求,而由于桩基础技术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也可以对其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桩基础技术也显现出了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发展现有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提升其灵活性和科学性,也能更好地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桩基础施工技术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承载性。作为一类混凝土结构,桩基础结构本身就具有很多的优势,如稳定性强、硬度和强度高等,同时地基也能够与混凝土结构快速融合并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确保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是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大大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
三、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以某土建工程项目为例,该工程为地上34层住宅楼,地下1层为停车间,占地2450m2,综合分析该工程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最终选用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大大提升了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其施工的技术要点如下。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其包含的施工内容工序较多,且施工工序繁杂,因此,为保障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施工准备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1)勘察与了解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根据勘察结果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控制与处理措施。(2)结合工程的各方面情况,确定桩基础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保桩基础施工的高效进行。
2、单桩的施工技术流程
从单桩的施工技术流程来看,其主要包含了泥浆坑开挖、桩位测量、护筒埋设、桩位复测、钻机就位、钻进成孔、制作钢筋笼、钢筋笼放置、混凝土运输、混凝土灌注、成桩等过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此施工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处理,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桩位复核技术
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中,常常存在着桩位的偏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桩位复核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桩位偏差问题的分析,从而制定更为完善的纠偏方案。在桩位复核技术的应用中,相关的工程人员要重视对已经完成的桩基础的复核,保证其建设要求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标准,避免施工不规范影响后期的施工进度。另外,对于一些土质较差的桩基础要重点复核,避免由于土质因素所引起的桩位偏差等问题,进而实现对桩基础质量的控制。在桩位复核中,一般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如经纬仪等,保证测量的精确性,使得桩基础施工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4、钻孔成孔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压缩机的基础与粗苯乙烯塔基础、加热炉反应器的位置较近,因此,在这2个区域之间设置大小为4m×3m×3m的泥浆坑,在该泥浆坑内部,制备泥浆时必须使用外加剂与粉质黏土,在配备过程中要保证泥浆的流动性与黏性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在桩基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桩位点进行测量与放线工作,当复测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以后,将桩位点进行土体的清除处理,随后挖设相应的护筒坑,在坑内要重新进行桩位的设置,埋设桩径在200mm以上的钢护筒。在钢护筒的埋设过程中,必须保证护筒的中心与桩位对准,并将护筒底部与外壁用黏土填牢,钻机准备就位。保证钻机的回转中心与桩位点对准,应用水平尺调整钻头,保证其下钻时的垂直性。钻孔过程中通过回转钻孔,并利用泥浆护壁,在钻进的过程中,要使泥浆泵借助于空心钻杆将泥浆注入孔底,从而保证泥浆可以从桩孔的上端流入泥浆坑内部,保证泥浆的密度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但钻机钻进到岩层,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深度以后,必须进行桩孔的清渣与调浆,避免孔底存在碎石、沉渣等杂物。
5、钢筋笼的制作与放置
在钢筋孔的制作上,必须采取直流电焊设备进行人工制作,以保证其制作的精度。在实际的制作中,主筋连接采用的是双面同心搭设焊接的处理方式。而箍筋要采取螺旋渐进的方式,用镀锌铁线与箍筋绑扎,在焊接过程中依据超长钢筋笼的相关焊接方式加以处理。在钢筋笼的吊装上,一般采用的是吊车吊装的方式,以保证在吊装过程中钢筋笼轴心与孔轴心可以对准。在钢筋笼的下放过程中,需要人工加以调整,缓慢下沉。当钢筋笼安放结束以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6、混凝土的运输、灌注与成桩
混凝土采用的是集中场拌的方式,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科学,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混凝土灌注采取的是水下连续性灌注法,在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需要深入到孔底往上大约50cm的位置,混凝土从导管灌注到孔底,直到混凝土面挤出泥浆。第一次下料时要保证导管的底端埋到混凝土面的下端80cm以后逐步提高,之后要保证导管提高与混凝土浇筑的同步性,导管提高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导管的底部可以与混凝土面保持超过2m的距离。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如果存在特殊情况要立即停止灌注,但间隔时间需要在45min以内。混凝土灌注结束以后拔出导管,清除桩顶表面的浮浆等杂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土建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该结合现场条件,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察、机械配置等准备工作,以此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尔水.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J].四川建材,2018(6).
[2]朱羽.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J].居舍,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