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和桥梁的施工工作是各个城市进行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在节省经济成本的同时,提高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道桥施工的常用基础材料来看,当前各个施工单位主要选择的是混凝土。而如何发挥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优势,保证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是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道桥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国民经济以质的飞越向前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他们也不断参与到社会的热点问题中去。然而对于桥梁的施工技术水平与整体的安全保障并没有做到位。
1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建设时,如果施工技术出现失误,则会使其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大大提升,混凝土施工作业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在进行具体施工操作时需要必须确保施工技术的规范,以此为基础,才能确保有序完成施工作业。在具体施工作业时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输人员在进行混凝土运输作业时花费过多时间,导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蒸发大量水分,使其坍落度降低,进而损坏混凝土表面导致质量问题产生。②现场施工人员在具体浇筑混凝土时工作速度过快,同时,在振捣混凝土时均匀度存在不足,进而影响混凝土密实度,使其在后期施工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③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施工时,模板刚度和强度存在不足,会使其模板变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进而使结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
1.2外界环境
大多数公路工程都需要在室外完成施工作业,而室外温度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自然环境会对其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公路施工手段和施工材料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果公路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则会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甚至延误工期。在此过程中,温度差异会使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混凝土受到季节温差或昼夜温差的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进而产生质量问题。
1.3塑性收缩质量问题
这一类质量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在混凝土塑料状态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的。塑性质量问题常为形状不规则、长短宽窄不一特点,呈龟裂状,一般来说深度较浅,不超过50mm并且多出现在混凝土表面。塑性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三四个小时内没有使用相应的材料进行表面覆盖,尤其是平板结构,受高温天气、大风天气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模板吸热过快、混凝土自身的水化热高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的混凝土强度过低,难以抵御这种变形应力,从而导致塑性质量问题产生。
2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
在一些低洼路段或者年降雨量较多的地区,施工单位在开展道路桥梁施工工作时,还需要使用防水施工技术,做好对路面和路基的防水和排水工作。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混凝土路面,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现阶段,常见的防水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混凝土浆液配比的过程中,添加防水剂;另一种是在混凝土桥梁成型后,在桥梁表面铺涂防水材料。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应用优势,目前,还有些施工单位选择融合两种防水施工技术的方式,有效提高了道路桥梁的防水效果。另外,道桥之所以产生防水功能下降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路基面浮浆出现细纹裂缝,细纹裂缝的产生一般是由内部结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材料等因素导致的。一般来说,在控制和处理细纹裂缝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凿毛机对新老水泥粘合力进行凿毛处理。
除此之外,还会使用钢毛刷来进行拉毛处理,以此来对整体结构稳定性进行提升。
2.2混凝土配比技术
从影响道路桥梁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根本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就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混凝土浆液配比方式是否科学。基于此,施工单位应当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选择强度等级符合需求的水泥,完成采购管理、运输及存储管理。并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勘察情况采购砂石骨料。做好材料的清洁工作,仔细检查骨料的粒径大小和质量。其次,采取制作试样的方式,对混凝土试样进行质量测试,结合测试结果调整配比方案。最后,在实际灌注施工时,应当配合使用振捣技术及压实处理技术,目的是避免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气泡而导致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的问题。
2.3地基处理技术
在道路桥梁结构框架的建设工作开始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先对地基进行科学的处理。这还需要结合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如果地基当中存在淤泥,则可以选择采取抛石挤淤的技术方法来排出淤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符合道桥建设工作需求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才能真正达到保障施工质量的目的。而如果地质结构中的含水量较大,则应当采取排水施工技术,降低自然地基当中的含水量,为后续道桥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4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浇筑施工管理,并且做好振捣操作。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当先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并添加适量的材料或者添加剂,以此来提高其施工质量。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当对浇筑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按照上下顺序浇筑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以便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道桥平整度予以保证。在混凝土振捣操作过程中,尤其是施工浇筑时施工单位应当对道路路面进行有效的振捣,并且摊铺填充适量的混凝土。振捣操作时,需对振捣次数进行严格控制,排出其中的气泡,以此来确保混凝土上、下层之间能够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使得路面强度及其密实度增强。此外,还应当注意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蜂窝或者麻面等现象,否则会影响道路桥梁服役效果。为此,在墙柱模板支设后,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堵缝,切忌使用木板或者水泥袋进行塞缝操作。混凝土浇筑之前,道路桥梁的墙柱根部位置应当先铺设一层厚度为30至50mm的石子砂浆,然后用铁斗对其进行存放和入模,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能够充分连结起来,避免出现跑浆现象。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浇筑离析问题,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当对其自由落体高度进行控制,一般在2米范围之内,超过2米就要利用串筒进行操作。
2.5严格监管施工现象
道路桥梁工程涉及范围广,一项工程有着不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其中,因此,有关部门为最大限度的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一定要立足于实际重点极大施工现象的监督,同时还需要为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指导,促使他们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速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桥梁质量和使用寿命。基于此,我们需切实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采取措施,不断加强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助推我国道路交通的事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聚,闫留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决策与信息,2015(27):277.
[2]孟令文.混凝土施工在道桥工程的应用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261.
[3]俞扬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