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裂缝问题、裂纹问题、裂隙问题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是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针对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进行反复的试验确定,采取合适的防止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实际配合比;结构质量问题;裂缝防治措施i
一、房建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一)房屋设计不合理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房屋建筑墙体裂缝设计,虽然,部分房屋建筑中给出了墙体防裂缝设计,但是,设计内容与设计规范中的要求相差较大,这些缺少合理性的设计导致房屋建筑在使用阶段出现了墙体裂缝,从而严重缩短了房屋的使用寿命。同时,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的强度较低、施工材料进行混合使用、砌体用的砂浆强度相差较大等因素,都会导致房屋建筑的墙体出现裂缝现象。
(二)温度应力的作用
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温度差异较大,也会造成房屋建筑结构发生变形,引发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房屋建筑结构墙体出现裂缝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上,如水平缝、垂直缝等。
(三)施工缺少标准化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如果砌体的施工材料没有按照标准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选择,会导致砌体整体的强度较低,这样在施工结束之后,砌体的中间部位会出现断裂现象。同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砂浆搅拌不均匀,也会导致砂浆的强度产生变化,甚至砂浆还会出现不粘结的问题现象,并且砂浆的配比不合理,也会导致砂浆的强度出现不均匀现象,从而导致房屋建筑的墙体出现裂缝现象。
图1 建筑混凝土墙体结构裂缝问题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预防措施
(一)规范层面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中要求,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影响而产生收缩应力,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现象,需要设置伸缩缝,并且要控制伸缩缝的间距在30m-50m之间,其中建议多层住宅的长度控制在50m以内,建议高层住宅的长度控制在45m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长度时,就需要设置伸缩缝,当超过长度较小时,需要设置后浇带,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裂缝的现象。
(二)设计层面
现浇板的厚度要控制在1/30的跨度,且最小厚度要控制在110mm。施工过程中的分布钢筋和构造钢筋都需要使用变形钢筋,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此同时,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小于C30,在特殊情况下,要选择强度较高的混凝土,以及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且要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浇水养护工作。除此之外,施工人员也要设置后浇带,主要设置在受力影响较小的结构位置上,常见的形式是在1/3梁和板的跨度处通过、在纵横相交的位置通过、在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并且后浇带的间距要控制在30m以内。
(三)材料层面
第一,确定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强度。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科学设计,能够保证混凝土材料在浇筑施工中达到相关施工技术要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初始性能高于浇筑性能,并充分考虑到材料运输等诸多环节中产生的损失问题。而且,在室内混凝土材料的试配设计过程中,需要先对低坍落度的混凝土进行设计,再通过添加外加剂方式来调整设计坍落度。但同时,在混凝土材料的配置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将强度标准差控制在与施工水平一致。
第二,确定单位用水量以及水灰比。根据混凝土材料配比中集料粒形、级配、外加剂量,来综合的确定材料配比过程中的实际用水量。由于水灰比直接决定了水泥浆体的实际搅拌空隙率,所以,针对给定的施工材料而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取决于实际的水灰比。因此,在配置混凝土材料的过程,需要确定材料水灰比和材料强度性之间存在的关系。而针对缺少工作经验和数据资料情况下搅拌混凝土材料,需要根据鲍罗米公式对水泥强度和设计强度进行水灰比的计算和确定。
第三,确定混凝土的砂率和应用量。砂率是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砂细度、颗粒径等因素,按照密实度理论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设计,保证单位体积混凝土材料中拥有较大体积的集料,减少水泥浆体量。再加上单位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粗骨料体积是与料最大粒径和砂细度模数之间紧密相关。因此,针对混凝土材料的砂率进行设计,是需要根据施工工艺和结构特点,采用较大粒径级配的碎石和中粗砂,在满足集料整体密级配的基础上,促使混凝土结构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第四,确定外加剂的类型以及掺量。在选择外加剂时,需要优先选择最优的性价比。首先,需要进行大于3种的外加添加剂试验,更加工程施工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外加添加剂,并针对单位体积混凝土材料配置中减水剂的投入成本进行经济层面的比对;其次,在确定施工现场使用的外加剂之后,需要另外备有其他外加剂用来应急。而其中掺入掺合料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易和性,可以将粉煤灰的实际掺入量控制在10%以下,具体的掺入量是需要经过试验检验来确定。
(四)施工层面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成24h之后进行施工放样,48h之后进行模板制作和安装等,严禁集中性的叠加堆载,以及避免施加额外的冲击荷载,并且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板面的负筋保护层厚度,同时,要采用垫块等形式固定负筋的位置,避免板面中的钢筋出现下沉现象,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降低因保护层厚度增大而引起的裂缝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注重对混凝结构裂缝进行有效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侯虹霞.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6(6):271-271.
[2]罗宇轩.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建材,2018(001):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