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海绵城市就是利用地面植被对雨水进行收集储藏,并通过完善的净水程序使其被再次利用,帮助城市缓解用水紧张问题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园林景观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并对城市气候进行调节,使城市热岛情况得到缓解,顺利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城市逐步实现现代化、稳定化、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设计;城市化建设;规划设计
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建筑方面的足够重视,所以在城市建设上逐渐提高了城市化质量和相关的创新改革措施,让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进。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国外,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体现。进入国内之后很多城市开始施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可以在自然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让海绵城市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运用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一旦遭遇降雨天气,就能将其进行良好的吸收和存储,同时可以净化雨水,良好地补充地下水。也能够适当调节水循环状况,遇到干旱缺水,则就能够向外排放雨水,更好地补充地下水,从而实现有效的利用。简言之,“海绵城市”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进行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同时,净化、储存和渗透城市雨水,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2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意义
2.1有利于强化区域水源涵养能力
园林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治理区域空气质量,而且植被还具备一定的水源涵养功效。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园林规划中,能够构建出具备海绵城市特点的区域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城市周围江河湖泊、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并且将其作为海绵体,实现蓄水、储水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区域涵养水源的能力。在园林规划过程中,将园林中的植被、湿地等进行合理规划、筹备,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体系,在保障水文循环顺畅的基础上,可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2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系统
在现代城市运行中,城市资源利用率较低,很多城市都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存在,而且有的地区还非常严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都很庞大,大量植被被砍伐,直接影响了城市自然海绵体,城市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城市病”问题愈演愈烈。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指导下,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园林,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体系,逐步治愈“城市病”,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2.3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园林已经成为展现城市发展和建设风貌的重要风向标,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展示,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园林规划要为城市海绵体系的整体搭建服务,合理控制城市自然资源的开放强度,强化城市透水面积、减少水资源的破坏与过度利用,切实有效保障城市水环境的稳定发展,为区域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途径
3.1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在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引用海绵城市理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设计宗旨,结合园林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规划园林道路时需要注意以下4点:(1)设计园林道路时,可利用环状路网中的折线、曲线、环状线的搭配,替换原有传统设计中的直线路线,并在路线中设置间隔式绿化带,利用绿化带所占用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
(2)有效利用分散、连续,且高密度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旁原有的、排列整齐的、绿化性质的树植。(3)选择路面材质时,选择渗透性好且具有改善雨水水质及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施工材质,以此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4)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利用草皮、木屑、碎石、鹅卵石等天然的,透水性能较好的材质进行装饰性道路设计铺装,为园林道路设计增添美感的同时,利用材质的透水性,实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但由于该类材质的附着性较差,会给后期修缮及养护增添负担,因而只适用于小面积的装饰性设计。
3.2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园林水景,如河道、人工湖的设计能够在既保障园林美化的同时,还能起到储蓄雨水的作用。以往的园林水景设计,往往会将池壁及池底固态物质化,使得整个人工湖维持在静止封闭的状态下,为园林水景管理及养护提供便利。但却将水资源停滞在独立封闭的环境中,使池内的水资源无法有效与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进行交换与渗透。使得园林水景的存在,变成仅在降水充沛的雨季时才能发挥其作用的蓄水池,当雨季过后,其他时节该水池为满足水量需求,还需要通过人工注入自来水维持水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则会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规划设计时可依据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情况,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在低洼处进行园林水景规划设计,利用有利的地势形式,使雨水自然而然地流向低洼处并进行汇聚,进而流入园林水景规划河道或湖泊中。同时,在对池壁、水岸、水底进行设计施工时,还需要使其保有渗水功能,使雨水通过人工湿地、人工河岸及河道的设计,实现水质的过滤及净化,使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此便可呈现出海绵城市的优势及实施目的,使城市建设及自然环境共同向优质方向协同发展。
3.3在园林绿地项目规划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充分调节水循环系统的目的,在进行绿地项目规划时,一定要从区域地形、土壤环境出发,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做好植物群落的搭配以及种植区位的选择工作。为了提高绿地的蓄水功能,很多园林设计师在进行绿地项目规划时,倾向于使用下凹式的绿地建设方式,使绿地项目更容易储蓄雨水,但是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下凹的深浅度,从而使其适应地形起伏,与附近植被更好衔接。此外,在绿地项目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园林人工湿地项目的配合协调,特别要注意维持原有城市生态群落的完整性,尽量避免其他优势物种的入侵,从而以更健康的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发挥其在环保、休闲、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功用。
3.4在园林建筑物项目规划中的应用
园林内的建筑物管网,应与整个园区内的生态水循环系统衔接,通过滤水槽、蓄水池、屋顶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有效渗透、净化、存储和循环使用,这既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成效,又可以突出建筑物的“海绵”特性,使园林景观充分发挥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价值。
4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限度上促进了园林景观规划理念的转型与创新,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园林景观规划工作当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和转化应用,还可以使园林景观规划更好地匹配城市发展步伐,从而打造功能性、观赏性俱佳的城市居住空间,推动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柏雪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城镇建设,2019(12):17.
[2]余晨.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2.
[3]尤婧.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3171.
[4]郭恺.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740.
[5]梁涛.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运用[J].南方农业,2019,13(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