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曾辉
[导读] 摘要:交通工程施工建设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交通工程施工建设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交通工程施工的周期较长,施工需要的机械设备类型较多,施工建设环节繁杂,并且呈现出点多线长的特点。基于此,文中分析了当前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在概述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要求构建大数据架构,提高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率。
        关键词:工程管理;大数据技术;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交通工程项目类型多样,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特征,施工安全隐患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使工程施工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一旦交通工程施工发生安全问题,将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防治和监管,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技术形式,能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即使面对庞大的数据库和复杂的数据形式,也能很好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反馈。其中大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借助RFID和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对各类结构化和弱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大数据存储技术能高效存储数据;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借助数据挖掘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二、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存在的意义
        交通工程的建设中必定会有很多安全隐患的存在,那么就会对工程建设中所有方面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避免这种安全隐患影响整个施工过程,就需要对其加强监管,提高力度,在施工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各方面进行安全监管,只有提前做到这些监管才能够在正式施工中有效预防存在的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能够很快解决。加强安全监管对于保证施工安全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使施工事故有效避免,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使得交通工程可以很顺利地进行下去。我们国家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兴盛阶段,道路的建设会越来越多,为了能够使得经济发展得到平衡,使发达的地区和落后的地区有一定的交流,在这期间交通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经济在增长,但是交通工程的质量却在下降,交通工程安全规范不足够、安全监管力度也没有大力的投入,最终对交通的使用和寿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安全的监管,才能够为工程质量进行保证,能够提高交通的使用效率。所以,必须在安全监管上要加强资金、力度的投入。
        三、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责任不明确
        对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要求明确监管责任,而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常出现监管责任不明确的现象。由于不明确自身的责任,监管人员无法对相关内容实施监管,且由于监管责任缺失,监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科学的监管方法和监管路径实施监管,导致监管行为缺乏应有标准,出现质量问题时也无法进行有效追责,导致问题延续。
        2.监管过程不规范
        监管人员在实施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时应遵循监管流程,包括采集、分析和传输监管信息等,而实际监管中常因为缺乏约束而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对隐蔽工程的监管也不规范,甚至出现部分工程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监管人员的从业意识淡薄,没有掌握相应的监管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且缺乏严格的制度意识。


        3.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安全准备工作。同时,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不足,很多施工人员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认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留下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对施工质量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隐患防治和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治和监管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1.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化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全球范围内互联网覆盖率的提升,使得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快速发展,生活的各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尤其在施工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使加强安全监管更为有效,使得安全监管措施不断创新,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把信息化技术加入到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将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系统进行统一,能够将在进行时的施工工程加以分析,原来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纳入信息库,作为依据,再次面对现阶段的施工管理状态,一旦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预防,可以对当前所经历的过程进行一个合理的指导,给出方向,使其中的程序和内容在所属的范围中被规定,监管人员根据这样的体系能够及时了解问题的方向,进行十分准确地管理。这个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各个工作人员对施工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提供出更为有效的策略,使得安全监管更加科学。
        2.搭建集成化的平台架构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需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其中平台架构的合理构建是基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架构为B/S,即开放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工具为MicrosoftVisual Studio,主流数据库版本为Microsoft SQLServer 2008。根据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将平台架构设定为3层,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采用富客户端技术,主要应用Ajax、Java Script等技术对系统模块进行划分及交互设计,形成一种融合程度更高的架构模式。平台结构构建采用组件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时可直接设定以Excel页面为主的数据采集页面,且可应用于基础台账录入等模块,方便操作。从前台应用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管理两方面对平台进行宏观结构构建,设置一种开放性更高的浏览器,显示内容时设置权限范围保障信息安全。对后台系统进行设计时,要求建立的大数据库具有更高的标准,一般以Internet标准为基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可获得InternetWeb服务,并将各层级、各区域的监管主体联合在一起,实现移动办公和线上办公。
        3.构建全过程动态循环安全监管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达在安全监管上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以此构建一个动态循环安全监管体系。这样对于安全监管的各方面都可以涉及到,会更加清晰,能够及时找到问题所在,能够实现全面的监管,使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保证了施工质量安全和监管的质量。
        结语
        安全监管在交通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无论是整个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或是完工之后的质量,还是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能够使工作人员不被这些问题所干扰。所以,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要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更加科学的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从平台架构和平台功能出发,提高大数据技术与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融合程度。
        参考文献:
        [1] 于志青.基于大数据的公安交通便民服务平台构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2] 王宇博.大数据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应用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