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新时代流动党员队伍管理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逯莹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上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党员也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成为目前党员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200
        摘要:随着社会上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党员也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成为目前党员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加强新时代流动党员队伍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党员也愈来愈多,如何管理好新时代流动党员便成为一个热门问题。
        一、流动党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难
        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组织是基础。如何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是流动党员管理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既可以把流动党员编入正式党支部,也可以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设置流动党员党支部。但是,由于流动党员党支部涉及支部书记和支委选任、党员流动、活动开展等事项,因此,支部工作实践困难重重,如有的支部党员流动范围过大,而使支部有名无实。
        2、骨干队伍构建难
        骨干队伍包括支部书记、支委成员、党小组长等。如何把这些骨干选准、配齐、用好,是流动党员队伍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流动党员基数大、日常接触少、单位转换快,因此,要从中准确发现和培养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党务骨干,从而建立和保持一支随时联得上、工作靠得住的骨干队伍,这是一项关键且非常有难度的工作。
        3、学习教育开展难
        流动党员分布广、居住分散,而且年龄段集中,其中绝大多数是行业的工作中坚和家庭的“顶梁柱”。由于其工作的节奏快、时间紧、压力大,因此把他们组织起来非常不容易。同时,由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时,不但要把党中央的最新精神、要求及时传达给大家,而且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内法规制度,还要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势必占用大家一些时间,这对于流动党员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4、组织活动落实难
        流动党员情况各异,致使组织活动难调众口。场地、时间、沟通等是组织活动必须考虑的细节问题。在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的情况下,如何把大家召集起来,定期开展活动,甚至让大家主动开展集中活动,对党组织的筹划、协调、组织能力,甚至党务工作人员的个人品格魅力等来说,都是一次“实战化”的检验。
        5、服务保障到位难
        流动党员很多属于“漂一族”,从组织关系上讲属于一个单位,但又不在该单位工作,因此,无论在政治、工作、生活还是思想方面,都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如何为他们提供主动便捷的服务和力所能及的保障,值得我们思考。这在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实际中也是经常遇到的难题。
        二、运用“三基建设”模式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
        1、健全三级基本组织
        我们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严密组织体系是党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重要堡垒。要把广大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把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必须依靠党组织,依靠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构流动党员队伍管理的基本组织体系,一方面,要推进组织设置全覆盖,做到应建尽建、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也要健全组织机制,保证健康运行。具体地讲,必须加强如下基本组织建设。第一,基层党委(党总支)。基层党委(党总支)是流动党员党支部的上级组织,负有领导、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职责。上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流动党员队伍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要积极引导基层党委(党总支)重视流动党员队伍管理工作,明确相关责任和考核要求。第二,流动党员党支部。党支部是加强党员管理的主要抓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流动党员较多,工作地或者居住地相对固定集中,应当由流出地党组织向流入地党组织,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

”因此,流动党员党支部可以根据业态、居住地、单位等因素,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起来。
        2、建强三支基本队伍
        第一,配强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既包括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也包括各支部书记,但更重要的是支部书记。各单位党组织履行本单位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为党的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组织委员会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在流动党员队伍管理和支部建设方面发挥指导、把关作用。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其素质、能力、魅力决定着支部工作开展的成效。因此,必须把党支部书记选准、配好,并对之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第二,培养工作骨干。工作骨干主要是指支委成员、党小组长等,他们在流动党员队伍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组织必须及时发现和培养流动党员中的积极、优秀分子,并按照“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把工作骨干培养成支部书记、靠支部书记凝聚骨干带动全员”的要求,发展培养党务工作骨干。只要有一批热心党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党支部就能够成为深入流动党员工作、生活一线的前哨和指挥所,也就夯实了以党委为核心、以支部为堡垒的组织体系,从而为各项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正如笔者所在的陕汽越野车装配厂综合党支部,为了充实支部骨干力量,在每届委员换届时,都会对支部范围内的工作骨干逐一进行考量,尤其是注重骨干人员的政治素养、责任心、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这样选出来的支部班子成员才能从政治站位上高度一致、在支部管理上目标一致,在党员力量凝聚上方向一致,才能紧密团结协作,把支部工作干得更好。通过支部骨干认真选拔、用心培养,越野车综合党支部的工作效果较往年显著提升,支部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学习型党支部已然成功建立起来,流动党员管理规范,领导和同事们对综合党支部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第三,用好党务工作者。党务工作者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离不开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努力。这些党务工作者包括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组织委员以及党务工作的辅助人员等,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基本队伍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设置党委的企业大都有党群工作机构,并配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一些企业和单位也有组织委员、辅导员队伍,主要从事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上级党组织各项要求的传达和督促落实、党内统计以及承上启下的协调联络工作。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党务工作辅助人员,如在党务岗位借调工作的人员、党务工作所属的各级机构负责人等。他们是流动党员工作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也要把这支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3、完善基本制度
        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党章的相关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出专门规定,是指导、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党内法规。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既要从全党和地方党组织两方面继续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又要做好这些党内法规制度在基层的学习、贯彻和落实,促进这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建立全国联网的党员管理系统,为精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流动党员管理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方式手段落后,突出体现在党员流动信息不够透明、组织管理难以跟上、个人学习效果难以掌控等方面。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流动党员流动情况,也难以对党员的学习进行客观评判。为此,有必要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党员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实现党员组织关系全国转接;二是管理机构对所属党员信息联网实现实时查询;三是可以自助学习,管理机构可通过系统对所属党员的学习时间、内容等进行评判。这样,流动党员管理会更加严格,学习会更加有效。
        结束语
        新时代,做好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合格党员标准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的制度、模式,着力强化党员“四个意识”,发挥流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流动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实现“人员流动不流失、风采在哪都展现”,确保广大流动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在不同岗位创先争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4、8.
        [2]本书编写组.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