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胡斌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本科类院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培养出专业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教育部近些年提出针对工程师培养方案策略以后,更是强化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身份证号码:33028219880729xxxx
        摘要:现阶段,我国本科类院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培养出专业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教育部近些年提出针对工程师培养方案策略以后,更是强化了实践的重要意义。怎样优化实验与实验步骤所涉及到的软、硬件设备,提升实验操作环节性能已作为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探究方向推进着,如何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转变成与当下时代性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宜的培训基地是实验教师需更多衡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
        近些年,我国针对电气工程所涉及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机制教学实行了一系列优化举措,推出了以培育“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操作能力”为主线的理念,以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控情况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应用为实践目标,依据建筑电气行业的大环境背景,加大落实对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与设计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本科院校需将实验室怎样实现应用型的管控与建设,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思路方向。
        一、统筹布局需集中,优化管理需落实
        智能建筑中心智能内容为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指的是将建筑物内部一些设施作为掌控目标的控制体系,在某座高楼内任意角落分布着,其本身特征为掌控目标体积较大,比如空调、电梯系统等;布局系统较广,例如多媒体保安监控系统;所以,就建设实验室种类为楼宇自动化的模式时,存有较多阻碍。首先,高等院校中一般不可能专设一座大楼用于楼宇自动化实验研究;其次思虑到系统合理真实性能,与基础性实验室相比,无法为其提供多套装设施用于多组实验类别中;第三,部分实验无法通过个人操作得以完成,需多人协同配合才可运作完成。依据这些特征以及现如今的配套条件设施,某院校把与建筑智能化相关联的全部系统安置在一个500平方米空间里,进行合理化统筹布局,并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在设计层面上需考虑其本身实验所带来的功能效应,还需关注其所能带来的实际作用,比如空调实验室,安置一台可用于实际作业的变风量空调系统,除去用于实验过程中的能量外,还可实现为实验室起到制冷供热的作用。又比如,把具有实际意义的门禁系统、通信系统、安保监控安设在实验室内部各房间里,这些系统不单只是作为实验系统存在着,同时还会为实验室管理提供进一步服务。而学生实验步骤一般会依据实验系统分批次、分类别交互开展。
        二、完善装置设备,综合基础性实验
        楼宇自动化实验室作为足以体现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征和建筑类院校专业特性的重要分支存在着。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要求其全方位掌控楼宇自动化系统控制设施的运行准则、原理,同时可提出较为完善可全方位体现楼宇设施和实验控制的系统。依据楼宇自动化系统具体建构模式,分别配置门禁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可确保学生处在实验中心以里,构建出各类别楼宇控制系统软硬件实验模式,同时也为学生在进行课程、毕业复杂方案设计等综合性系统的安置、调整,营造优良环境条件[2]。
 
        三、引入创新指导性思想
        (一)提升实验设施与实验室利用效率
        每一个实验室规模不应过大,实验设备也不可一次购置过多,可遵循多批次,少购买原则,尤其是对专业实验室来说,设备体积存在着笨重和过大特性,并且实验应用资金与场地也具有局限性。所以,一种设备不应过多采购,从而降低实验室空间利用效率和多设备需重购的情况,也可为设备持续性优化创造优异条件,为其预留出一定空间。由于实验设备购置力度递减,所以每次安排实验操作人数必定会缩减,这样可避免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中出现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坐享其成的情况,提升实验实际成效;同时,进一步提升实验设备整体利用效率,使得实验室整体使用效率朝着递增方向发展[3]。
        (二)强化设计实验室,面向应用实际操作
        在对专业实验室建设阶段,需重点凸显现代化特点,强化设计实验室,并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面向应用实际操作,使其符合学生需求化设计。在对设备购置阶段,需与实际生活应用设备相贴合,或与使用环境贴近,而不应只局限在为了证实课程中理论当中,这一点针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十分重要,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应不断在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实行创新举措[4]。
        四、将新思维与新理念加入实验室建设中
        实验设备需秉持工程、实用化特性,尽可能贴合实际环境,是专业实验室建设阶段较为注重的问题。尤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阶段中,推出了“工程背景+实验设备”理念,即把实验室中每一项设备整体建设规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实验设备,另一方面则是与之应对的建设工程方案,也就是实验设备朝着实际工程操作的扩充和延展,促使新构建的实验室即成为了工程现场,同时也作为实验场所存在着[5]。实验设备一般来说就是将理论描述通过实验操作模式,实现有机验证的过程,而工程部分是学生依据实验台实现对工程背景的实时掌控,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工程背景中的实验思维绝大多数情况落实在实验室整个建设的设计中的每个设计系统中,也是实验室建设阶段中的创新点。而实验室中“工程背景”这一理念的推出,使得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可以应用施展到整个空间中,使学生可以依据软件对实际的工程背景开展编程上的方案设计,注重培养创意、工程设计等能力,展现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上凸显应用型的特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直是我们不断开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需在保证该专业特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学校等相关领域的资源价值,尽最大可能将实际系统当做实验目标,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更替进步不断优化实验内容、设备等,与时俱进的与新思维、理念进行融合。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供学生进行实验,同时也可向社会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实验室,从而使专业实验室发挥出“一室多能”的用途。
        参考文献:
        [1]王欣,华沙,林昕.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背景的校企合作建设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00(008):133-134.
        [2]周昊.随身实验室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通讯世界,2018.
        [3]杜思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实践、发展与未来[J].商情,2015.
        [4]王刚,王文勇.智慧城市建设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发展思考[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000(041):P.272-272.
        [5]赵明举,彭玉平.民办应用型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00(009):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