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消癖汤配合针灸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刘卫华
[导读] 摘要:目的评价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给予乳核散结片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河北省涞水县医院  河北保定  074100
        摘要:目的评价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给予乳核散结片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乳房疼痛评分和乳房肿块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普及。
        关键词:消癖汤;针灸;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高发人群是中年女性,在女性乳房疾病中排第一位,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极易复发。患者乳房中存在明显的肿块,且伴随明显的疼痛感,月经来潮或情志失常时病情明显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乳腺增生存在癌变的可能,虽然概率较低,但临床上和患者自身仍然要给予高度重视。现代医学发现,雌激素分泌过多、黄体素分泌不足和内分泌严重失调等与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治疗效果进行如下分析与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4.16±10.33)岁;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5.12±1.48)年;单侧肿块4例,双侧肿块4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6.25±10.45)岁;病程5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5.36±1.25)年;单侧肿块5例,双侧肿块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乳核散结片(厂家: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007)进行治疗,餐后服用,3片/次,3次/d,月经期停止服药,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消癖汤进行治疗,消癖汤具体方剂组成如下:浙贝母、柴胡、白芍、全瓜萎、王不留行、制香附各15g,昆布、当归、三菱各10g。以患者临床症状为准实施辨证加减:针对肾虚阴亏者加龟板、茱萸;针对痰滞血瘀者加川芎、胆南星;针对乳房疼痛者加元胡,乌药上述方剂加600mL水后进行文火煎煮,1剂/d,分早晚2次温服。针灸方法:嘱患者保持坐位,采用艾条对穴位进行和灸,施灸过程中要综合评定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穴位选择:第1组穴位是三阴交、天宗、肩井、大椎、太溪;第2组穴位是足三里、膻中、合谷、丰隆、太冲、屋翳、阿是,两组穴位需要交替施灸,从经期15d至月经来潮时需要连续针灸,1次/d,20~30min/次。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评定两组患者的肿块状况和乳房胀痛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肿块评分:乳房肿块质地非常硬,且在全象限中均有分布记为3分;乳房肿块质韧且在3个乳房象限中均有分布记为6分;乳房肿块质地比较软,在2个乳房象限中分布记为9分。乳房胀痛:表现出自发性连续疼痛症状,对正常生活有影响记为0分;表现出自发性疼痛,经期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加剧,但正常生活不受到影响记为3分;无触碰性疼痛或自发性疼痛记为9分。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症候有效率在90%以上代表痊愈;治疗后症候有效率在70%以上,但在90%以下代表显效;治疗后症候有效率在30%以上,但在70%以下代表有效;治疗后症候有效率在30%以下表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例数]xlOO。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肿块状况评分、乳房疼痛评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若P<O.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房肿块和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房肿块和疼痛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病,其既不是炎症性疾病,也不是肿瘤性疾病,但却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双侧或一侧乳房出现质地柔韧肿块的同时伴随非周期性或周期性疼痛。因年龄和月经周期不同,乳腺增生也会有显著性差异,其病理形态较为复杂,但主要特征均是组织细胞增长、增生,故临床将此类病程统一称之为乳腺增生病圈。祖国传统中医将乳腺增生归纳至“乳癖”的范畴,普遍认为不良饮食、情志失调、本虚标实等是导致病发的主因。另外,过度劳累也会导致乳腺增生。基于以上病因,中医主张按照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疏肝解郁的原则为患者施治[2]。
        消癖汤方剂中的昆布、浙贝母具有通络软坚的作用;白芍、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全瓜萎、王不留行则具有通络止痛的效果;三菱、香附具有破气散结的作用。诸药配伍可以发挥其活血止血、软坚散结和疏肝理气的理想效应。指导患者服用本方剂的同时施行药物辨证加减,可对肾虚阴亏、乳房胀痛加以缓解,进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3]。
        针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医特色治疗方法,采用艾火对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温经散寒、活血理气的临床效果。乳房疼痛有肿块是乳腺增生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中医观点认为是思虑过甚、恼怒伤肝导致气血在乳房处郁结而导致的。气血瘀滞不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疼痛症状。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可通过调经止痛、疏通气血达到维持经络畅通的效果,气血得到良好调和后,方可达到预期的消肿散结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郭军萍[4]相关试验中得到的结论一致。
        由此可见,采用针灸联合消癖汤的方案治疗乳腺增生,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周亚炜.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症45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031(012):67-68.
        [2]徐江.消癖汤配合针灸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7,030(003):166-167.
        [3]郑享珍.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115-116.
        [4]郭军萍.针灸配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v.25;No.273(04):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