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管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宇奇 刘鑫
[导读] 摘要:人类的生存与森林资源具有密切的联系,人类既能够促进森林健康生长,也能够使森林遭到严重迫害。
        徐州工程学院商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人类的生存与森林资源具有密切的联系,人类既能够促进森林健康生长,也能够使森林遭到严重迫害。尤其近年来,社会群众对林业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存在局限性,只看到了其经济性和服务性,却忽视了其生态属性,森林资源作为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能够直接关系到大自然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据相关数据调查,近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重视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可见,本文结合林业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管理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业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管理探析
        1导言
        作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故各国家与地区也均需对林业资源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而为切实发挥林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充分发挥,则各地还需积极致力于强化民众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以此方能在确保各地林业产生的发展健康同时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林业资源保护方法
        2.1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
        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保护林业资源,按照相关标准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管理不同类别的资源。在管理林业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转变传统的砍伐—买卖经营方式,遵循市场机制的要求开展各种不同的经营活动,同时,最大程度保证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要有组织的管理公益林业,并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经营管理林业资源。要从社会效益方面出发管理公益林业,最大程度地提升林业的生态效益,在管理林业的过程中始终践行国家经营管理方针,将国家作为公益林业管理的主体,区别对待公益林业,对其实施单独管理和核算模式,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和实现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2.2优化调整经济管理结构
        要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开发周期比较短的原料林,或者建设一些新的原料林,生长快速的竹林或者产量比较丰富的林业等等。同时,相关人员还应该不断研发新产品,在保证提供充足资源的前提下有效转变陈旧的低层次原料加工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加工模式,往高层次深加工方面发展,从而有效调整林业资源的生产布局。此外,也可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和扩展木材林产品,扩展产业链,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使林业产品具备更高的综合竞争力。
        2.3加强建设和管理护林员队伍
        护林员是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人员,对林业资源管理作用重大。现阶段的林业管理中,护林员工作地点不固定,工作时间也很自由,并且素质比较低,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提升护林员的素质和责任感,明确护林员管理林业的责任和任务,建立专门考核制度,明确规定护林员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护林员的相关工作。
        3森林资源的保护
        3.1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有居住权,只有各种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衡,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如果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过渡开垦森林资源,则会导致其他生物的生存面积相应减少。

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时间的不断推移,各地曾经只想对森林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一味地索取,不顾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些生物种群逐渐消失,还有一些生物正面临消失的风险。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资源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迫害。森林资源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工程,需要结合生态规律制定科学方案,才能够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可持续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传统中重视开采、忽略补修的方式必须加以转变,这种目光短浅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想要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效率,需要从国家级和地方公益林、到期退耕还林的生态林、天然商品林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及林业生态保护有奖报告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自从1998年遭到“三江”洪涝灾害之后,国家先后投入几千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不仅保护了现有森林、林木和林地,还切实增加了森林面积,全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力地改善了生态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平衡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3.2合理规划森林资源
        自《环境法》出台以来,我国各地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相对提高,政府部门号召社会群众发展新型林业结构意识,打破了传统“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点,同时提高群众警惕性。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以及公益广告的宣传,社会群众当前已经意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资源加入到保护组织中。在具体保护措施中,需要结合不同地区森林资源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将森林资源划分进行保护。近期以来,国家全面加大了对森林资源普查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并根据调查成果对森林资源进行了区划界定,将所有森林资源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原称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原称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天然和人工两种),并逐步实行停伐保护政策。2009年开始对国家级公益林进行停伐保护,并对其所有权人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随后,从2012年以来,对地方公益林也实施停伐保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017年起,对天然商品林也进行了停伐保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全面实施林业生态保护有奖报告制度;2018年起,又开始对第一轮实施已到期的退耕生态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同时,又全面开展森林生态产业大普查,将规划出在保持森林资源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实施林下生态产业建设。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和保护政策的落实,加大了对林业生态的保护力度,加速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充分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其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结合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要加强培育管护,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发利用的目标。在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履行其监督职能,并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森林资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普布昌决.基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环保理念下的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12):226-227.
        [2]王林梅.森林保护与可持续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J].时代农机,2018,45(12):21.
        [3]张伟一.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18(24):224.
        [4]汪丁峰,张清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8(24):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