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赵晓光
[导读] 摘要:钻孔灌注桩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因其施工工艺复杂、隐蔽性强等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为此文章总结了成桩施工工艺,为严格施工操作提供参考。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24
        摘要:钻孔灌注桩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因其施工工艺复杂、隐蔽性强等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为此文章总结了成桩施工工艺,为严格施工操作提供参考。同时,文章从桩基偏移、孔位偏斜、钢筋笼上浮和到管进水等方面分析了诱发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量大、工艺复杂和隐蔽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以钻孔灌注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而提出预防措施,为提高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1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为了切实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执行,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文章结合自身施工经验以及前人总结的施工要点综合分析得出如下施工流程:施工场地平整(基础准备工作)→测量桩位(一般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护筒埋设(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钻机就位→钻孔(根据设计方案执行)→成孔(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首次清孔→安装钢筋笼→布设灌浆导管→再次清孔(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沉渣厚度测试→混凝土灌注→成孔→灌注桩检测(检测灌注桩的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此外,是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若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补桩进而实现灌注桩稳定性差、强度低的弊端。
        2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2.1  灌注桩桩基偏移
        灌注桩桩基偏移问题是桩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导致桩基偏移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桩基点位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②未对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等校准,导致在桩基放点时出现偏移;③施工单位未对设计单位移交的线路控制桩基性复核,导致因移交点位错误而引起桩基偏移;④钻机施工过程中未能对中护桩中心,导致垂直度出现偏差;⑤钻机施工过程中由于稳定性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钻机偏移护桩中心而引起桩基偏移。
        针对上述导致灌注桩桩基偏移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解决:①对设计单位移交的钻孔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实,确保设计中桩基的放点位置坐标是准确无误的、也是唯一的;若在审核中发现问题时,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修正;②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精度满足放点要求;③钻机就位过程中确保钻机的钻头与护桩中心位置重合,在施工过程中对钻机的稳定性能及时查看,确保施工位置准确。
        2.2  钻孔孔位偏斜
        钻孔孔位偏斜问题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导致钻孔孔位偏斜的原因包括:①拟建场地地基面软弱,在施工过程中导致钻机出现较大的偏移,引起孔位偏斜;②钻机的钻杆未能校正垂直,是处于偏斜状态;③自动定位系统出现偏差;④在钻进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孤石或者深部倾斜岩层,导致孔位偏斜。
        针对上述导致钻孔孔位偏斜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解决:①对钻机施工场地的软弱地基进行夯实平整处理或者换土夯实平整处理;②对钻杆的垂直度以及钻机的定位系统定期校正,确保钻杆垂直,定位系统稳定运行;③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孤石或者倾斜岩层时要放缓钻进进尺速度;④若在钻进过程中已出现孔位偏斜问题,则应将钻杆提升至未发生偏斜以上50cm处重新反复钻进,修正钻孔孔位;若通过该种方法无法修正,则可通过回填更加坚硬的岩石重新钻孔处理。


        2.3  钢筋笼上浮问题
        钢筋笼上浮问题是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导致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在于:①混凝土泥浆的配比过大,导致对钢精笼的浮力明显增加,进而引起钢筋笼上浮;②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加之灌浆导管埋深较长,因此在灌浆导管出料口与钢筋笼底部的距离小于1m时,灌注过程中因混凝土流体对钢筋笼产生较大的反冲力,进而导致钢筋笼上浮;③混凝土浇筑施工过长,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差,表层混凝土形成硬层或者沉渣较厚,在后续浇筑中被冲起在混凝土上部,在上升过程中带动钢筋笼上浮。
        针对上述导致钢筋笼上浮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解决:①在成孔后对钻孔进行彻底清孔处理,尽可能消除沉渣对钢筋笼上浮的影响;②混凝土泥浆的配比应严格按照设计配比;③灌注过程中对混凝土严格搅拌,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最佳;④尽可能的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者在混凝土中增加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基本保持不变;⑤混凝土灌注接近钢精笼时控制导管的埋深,一般介于1.5~2m之间,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导管埋深,当浇筑混凝土量埋过钢筋笼底部2~3m时,可以将导管提升至钢筋笼底端以上位置;⑥杜绝将混凝土导管提出浇筑混凝土面以上,一般应小于5m;⑦若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问题,应及时终止浇筑,并快速拔缓慢放的方式提升导管,直至钢筋笼下沉至设计位置后再计算导管的埋深,能够有效的解决钢筋笼上浮问题。
        2.4  导管进水问题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导管进水问题,导管进水对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可导致混凝土离析,进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还可能导致混凝土灌注桩出现夹层,进而引起断桩事故。导管进水的主要原因在于:①在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储备量不足,使得钻孔内部混凝土泥浆与水通过导管下部进入导管中,或者在灌注过程中由于导管提升量过大,导致钻孔内的混凝土泥浆与水从导管下部进入导管中;②导管接头处的密封质量存在问题,导致接头处进水。
        针对上述导管进水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解决:①基于导管进水问题的第一种原因,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混凝土灌注量进行准确计算,确保混凝土的方量;二是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导管提升过量现象时,可通过先拔出导管,再使用空气吸泥机将钻孔内部的混凝土混合物吸出,完成后重新下导管进行重新灌注;在该步骤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6m范围以内为宜,此外为了切实提高导管提升质量,可事先听过测绳等测量导管的埋深,对计算提升速度和拆管数量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②基于导管进水问题的第二种原因,必须做好导管接头处的防水处理,因此,在下管之前需要进行防水测验工作,确保接头处的水密性、承压性和接头处的抗拉性,仔细检查导管各部位是否存在漏水问题,若发现漏水问题应及时解决,提高导管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极为常见,是关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工程,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导致钻孔灌注桩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极多,主要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境、质量要求以及工艺复杂、隐蔽性强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成桩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是提高灌注桩质量基础,必须严格按照成桩施工流程进行,尽可能的减少因施工不当等因素造成灌注桩质量问题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彭先进.高速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及缺陷处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258+260.
        [2]焦立征.超深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59-60.
        [3]赛力别克•托里别克.桥梁桩基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12):111-113.
        [4]陆军.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具体原因及处理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S1):167-168+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