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连飞 诸佳丹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有了更高地要求,只有通过完善合理的改造工程,才有可能使得市政道路实现道路功能完备与景观环境提升的兼顾。
        浙江常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有了更高地要求,只有通过完善合理的改造工程,才有可能使得市政道路实现道路功能完备与景观环境提升的兼顾。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诸多内容当中,对于路面改造与施工技术要点的把握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阐述。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施工技术要点
        1  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的病害分析
        1.1 裂缝
        各类道路桥梁工程最经常出现的病害类型当属裂纹现象,而且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道路桥梁表面的铺装层当中。因为我国许多地区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差距较大,因此很多道路桥梁工程如果没有在施工过程当中对道路表面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其表面的混凝土结构就会受到温差变化的影响,而出现裂纹。目前我国许多桥梁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都是采用半刚性结构进行施工的。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显著提升铺装层的强度水平,同时改善路面的密实度,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许多北方地区的工程在冬季施工的时候,此类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更高。除此之外,路基沉降不均匀问题作为一种经常发生在道路桥梁工程当中的病害情况,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路面的裂纹现象。如果这种路面受到严重的车辆碾压,那么其出现裂纹的可能性也会随之而提升。
        1.2 车辙
        路面处于较高的环境下并且长期受到车辆重压,容易导致路面出现变形,之后会由于车辆的反复碾压出现车辙。目前车辙主要包括结构型、湿吻型、磨损型这三种,通常来说,如果沥青混凝土抗碱性不足,或者在路面摊铺的期间不均匀、厚度低,都不能达到施工要求,更加容易出现车辙这种情况,还有在市政路面施工刚刚完工后,大量的车辆集中通过某个部位也会出现车辙。
        2  路面改造期间存在的问题
        2.1 路基自身缺乏稳定性
        路基的稳定性将决定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也会影响到人身安全问题。所以说需要在施工期间对路基的稳定性加强监测。由于路基的稳定性和边坡高度、边坡坡度、施工质量和土体结构存在关系。在开展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期间,需要对路基的核载力进行深入分析,考虑到种植土有基础以及地表植物等条件,进而确保满足施工需要,如果存在不满足施工条件的情况,需要进行路基的压实施工,同时要保证路基的密度和强度达到施工要求,这是保证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关键。
        2.2 道路排水设施有缺陷
        在市政道路在施工后会由于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导致在使用期间出现诸多问题,比如说对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导致排水出现堵塞现象,使得路面存在大量积水,如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基沉降和路面破损情况,更加导致积水不能长期下渗,进而影响车辆通行。再如路面改造施工期间,由于震动碾压造成排水管出现位移甚至管道破裂,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渗水问题。所以说在施工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充分考虑路面的排水性和防水性,采用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以此减少由于路面积水对路面的破坏程度。
        2.3 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质量不足
        在市政路面改造工程进行之前,需要对破损情况进行有效调查,掌握各项施工参数以及施工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到路面维修造成的影响,进而确保改造后的路面厚度、平整度,力学性能都达到相关要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密切关系到交通安全以及人们的出行质量,同时在施工期间需要考虑到排水管网、电信管网、热力管网等公共设施,如果在道路施工期间不合理的施工将破坏公共设施,所以说在施工期间需要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管,处理好道路施工以及公共设施的关系。
        3  如何有效开展市政路面道路改造工程
        由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说必须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根据增铺混凝土、新铺水泥路和翻修路面等需要进行施工。


        3.1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
        1)碎石技术
        碎石技术的利用关键在于对碎石进行压实,然后在其上层进行水泥混凝土施工,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对碎石化技术进行利用优势更加显著,在施工期间需要对新增混凝土路面的石块打碎成均匀细小的颗粒状,以此提升路基的稳定性,通过这项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路面出现反射性裂缝,让后期的施工更加高质量地进行。
        2)打压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打裂技术以及压实技术,其技术原理在于对原有路面的混凝土或者水泥路面进行打碎,主要的使用工具为破碎机形成现细小的、紧密的裂缝,不会破坏路面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对打裂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增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路基稳定性,同时对该项施工技术的利用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市政路面施工成本。此外,还有利于处理施工期间碎块的处理问题。
        3)破碎压稳技术
        破碎压稳技术和打压技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点在于该项施工技术主要用于路面混凝土施工,同时该项技术需要对钢筋和混凝土的结构进行破坏,并且需要有效控制裂缝和工作缝的位移距离,对破碎稳压技术施工方法的利用会产生更大的破碎程度,所以也广泛用于对原有混凝土路面的新铺。
        4)冲击压实技术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特点,将其用于市政道路改造中可以体现出诸多优势,具体说来:该项施工技术的原理在于借助强大的冲击力对混凝土进行打碎,然后把破裂的板块固定在路面基层上面。通过对冲击压实技术的利用,可以将原有的混凝土打碎之后对路面进行压实,以此提升路面的稳定性。
        3.2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流程
        1)混合料配比管理
        为保证施工原材料可以达到施工要求,需要科学处理好目标配合比,主要是对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均匀度进行把握,需要施工人员选择耐久性高、密度合理、吸水率小的集料。如果及料的密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到混凝土表面对沥青结合料的吸附能力,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度,在施工期间还需要对铁矿粉进行科学配比,进而确保混合料具有渗水性差、孔缝率小的优势。此外,对于各项原料的配比需要施工人员对相关成分进行分析,这样碾压机可以更好的对路面进行碾压,有效减少沉降、错台、拱起、裂缝等问题,实现路面整体、稳定性的提升。
        2)路面摊铺施工环节
        进行路面摊铺之前,需要施工人员彻底清除路面的杂物,确保路面整洁,同时还需要对路基的宽度和中线进行放样测定,确保路面满足施工条件。之后需要进行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在干燥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可以保证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在路面摊铺期间,需要压路机对速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转向、调头、左右移动等问题,需要经过初压、复压和中压三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路面改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错台、裂缝等病害,需要通过道路路面改造施工加以解决。进行市政道路改造施工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做好前期的分析和勘察工作,对路面的破损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进入到施工环节,需要作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要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对路面造成破坏。此外,在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加强对路面的保养和维修,这样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李从保,王宏成.关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研究[J].江西建材,2019(07):169~171.
        [2]聂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9(09):184~185.
        [3]张树君.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9(07):147~148.
        [4]汪春燕.基于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的病害成因与整治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6):25~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