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档案有效管理策略和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朱丽丽
[导读] 摘要: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基建档案,既是工程的真实记录,又是今后审计的基础,也是今后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留存价值和参考意义。
        海宁上塘水务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400
        摘要: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基建档案,既是工程的真实记录,又是今后审计的基础,也是今后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留存价值和参考意义。但是当前很多水务企业对污水厂基建档案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污水厂工程建设中的许多资料没有被完整的收录齐全和保存,没有真正发挥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本文通过盐仓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基建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对基建档案的有效管理,研究解决制度、人员、硬件措施配等方面的措施,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真正发挥污水处理厂工程基建档案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污水厂基建档案  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 有效管理
        目前,在国家五水共治打氛围下,各地政府对环保建设都加大了力度,特别是污水处理,成为了各地政府的首要任务。而且污水处理标准的不断提高,已造成各地政府年年在新建、扩建、改建、提标污水处理厂,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如何提升相关人员意识、如何制定制度措施和流程、如何结合信息化建设等一些问题。在污水处理厂改革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工程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充分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污水处理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保证信息完整,提供项目审查、竣工验收依据
        工程档案是指从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结算、验收等管理过程应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的资料。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中,需将所有的文件、资料全部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整理,归档形成档案。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相关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基建档案资料本身的安全性,避免了重要文件、资料丢失、损毁的问题。为今后项目财务决算、竣工验收、巡查审计提供原始依据。
        1.2 保障后续设备运行安全管理
        污水厂工程项目竣工投入运行后,一是部分设备的老化、二是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三是软件的升级等,必须定期维护和升级,在这些维护升级工作中,都必须掌握和提供原有工程建设相关的设备数据,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污水厂的地下管网抢修为例,污水厂的地下管线是比较错综复杂的,有口径、标高的不同,有重叠、有交叉,有管网、有线缆,如果原有管网档案资料缺失的话,将会影响抢修工作的进展和安全,还会造成一些次生安全隐患。
        1.3 为发展建设提供了参考
        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愈发严格,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或者更高标准。许多污水厂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原有的处理单元已无法满足现有要求,所以对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也不得不提上日程。需要要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重新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出水达到标准的要求。由于污水厂部分设备都在地下,包括管线、线缆。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是在原有土地及建筑物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工程建设都是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状态下进行的,相关管线必须接入原有污水处理厂,这要有污水处理厂的很多技术资料作为参考,如果原有工程档案资料缺失的话,没有地下隐蔽工程档案资料作保证,那么提标工程必将困难重重,连最起码的设计工作都难以开展。
        2 当前污水厂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目前很多污水处理厂由于对档案工作的不重视,无论是人才培养、文件资料的收集,还是后期档案的管理,都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不熟悉,只管收齐不管准确性,没有核对工程设计方案,导致一些重要的文件没有被及时收集,档案的完整性受到了影响。而现在大部分资料都是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员没有核对准确,造成现有资料与工程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档案,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加上管理环境的搬迁,出现了褪色、发霉、模糊不清等问题,失去了利用价值。
        2.2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全
        目前,部分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专业层次较低,思想单一不积极,知识更新缓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不能严格按照规章程序办事,档案管理不够严谨,工作失误较多。
        2.3 档案管理的措施固化单一
        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中采用的常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互联网+档案,利用RFID进行文件、资料扫描,可以节省档案收集的人力与时间;利用计算机进行关键字搜索,可以简化档案检索程序,利用域内网络可以方便各部门查档。但是目前,污水厂的档案管理工作,虽然相比于以往也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是没有摆脱人工为模式,面对海量的档案资料、文件,还缺乏有效的挖掘、分析、利用和管理手段,还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3 污水厂加强档案有效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一是需要高层领导提高意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统筹协调档案管理工作,为信息创新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在档案信息化方面,提供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专项资金。二是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岗位职责意识,积极参与工程管理,协调资料员,及时将相关的文件、资料全部收录起来。三是要重视档案收集、归档、借阅、查询等制度建设和流程,用制度和标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3.2 培养高素质专职档案管理队伍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在设备维护与提标改造工作中更需要档案资料的支撑。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在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档案管理,而是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基本的档案管理技术,还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比如全面的专业知识,工程的前期、施工、验收、审计等工程的流程、管理、要求都要有个基本的掌握,对档案的归档整理和后期管理都会有所提升。再例如职业素养,实际是要具备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每一份有价值的档案,都能够得到完好的保存。还要树立创新精神,能够善于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化方向发展。
        3.3 积极融合互联网+,推进档案信息化应用
        随着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的不断投入、档案资料数量规模的扩大和工程进展的快速推进,以人工为主传统收集与管理模式,已无法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为此,要积极融合互联网+模式,利用域内网、数据终端等大数据技术,及时上传资料,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资料的及时性和档案完整性,提高对档案资源的开发、挖掘能力。在档案存储管理上,用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方便进行搜索和管理。利用域内网络、软件开发、自助终端、计算机和手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可实地实时自助办理档案查询、浏览等业务,进一步提高设备维护、工程管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4 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在污水处理厂相关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本文笔者仅依据自身工作体会,谈一点感想,也作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坚持服务理念,提升专业技术,全面掌握相关业务,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更好的为污水处理厂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崔灵芝.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分类、归集研究——以市级污水处理厂为例[J].档案管理,2017(6):155-157.
        [2]冷血,肖艳霞.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探究[C].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2016.
        [3]柳春雨.充分利用市政公用设施档案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C].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