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陈蕾1 郑彬2
[导读]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沿用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财政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
        1.淮安市淮涟灌区管理所  223001 2.淮安市防汛抗旱应急中心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沿用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财政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对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关键点展开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关键点
        1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让我国的社会经济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在进行着不断推进,但是在社会经济紧随时代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原有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以至于难以满足现代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原有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是使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但在社会经快速发展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运营状况、履职状况等无法通过原有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导致资产管理、风险防控、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工作受到了影响,进而放大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基于此,为了解决原有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政府推行相应的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崭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随之产生。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吸收了原有会计制度的长期经验并结合了政府会计理论而孕育出的研究成果。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技术特点也能够将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状况、运行成本全面且准确的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对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起到推动作用,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2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挑战
        第一,对政府会计改革和新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不到位。此次政府会计改革变化较大,新政府会计制度不再区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各级各类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各级各类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整合。从一段时期内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充足的时间,舍弃固有的按行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习惯,尽快适应按统一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双核算基础特别是权责发生制对于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否达到要求是单位顺利实施新制度的关键。从短期内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解决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和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部门和单位对于政府会计改革和新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不到位,新制度改革“理论不缺、缺实操”、“制度不缺、缺执行”,理清改革思路、深入政策研究、做好重点培训、扎实推进改革,确保新准则制度按时顺利实施才是关键。
        第二,新制度要求建立与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制度及管理。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方面,既保留了之前会计制度中的通用业务和事项,以保持政府会计制度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又对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特殊业务和事项做了补充规定,确保不同行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和决算报告信息的可比性。新制度要求在同一核算系统下既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也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利用双核算模式下形成的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由于财务报表与预算报表之间勾稽关系复杂,增加了制度执行及预算管理的难度。另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和往来款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新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新制度要求对改进会计核算软件。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及时改进会计核算软件。新政府会计制度有两套会计核算体系,用于满足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需要。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只能用于预算会计核算或者财务会计核算,不能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平行记账”方式的要求,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所生成的信息不能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需要及时更新和调试会计信息系统。

新旧制度衔接及后续各项工作,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内容增加、财务数据信息量加大、会计核算更加复杂。另外,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深刻理解业财融合的大环境趋势,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未实现有机整合,各个系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对接,不能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也不能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
        3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关键点
        3.1明确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政府会计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需要各科研事业高度重视,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将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事业单位若想将政府会计制度落实到位,就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全体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职责,做到职权分明,将会计的相关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每一位会计人员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得会计制度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而相关负责人也要保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原始凭证、会计数据信息等各方面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工作流程,使政府会计制度能更加容易的融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以此降低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难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要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选拔具备专业知识的会计部门相关负责人,保证会计部门领导层的会计专业水平,起到会计部门的领头羊作用,从而能加强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仅如此,会计部门负责人自身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也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3.2 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
        根据财政部的有关部署,各事业单位要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工作。要按照原账编制2019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按照规定,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并做新账期初余额调整。新旧制度衔接的准确性决定了会计核算质量,更加决定年底双报告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衔接工作。事业单位在进行新旧衔接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例如:长期拨款不足等原因而形成历史挂账,占“其他应收款”科目总额偏高,致使资产负债表往来款项不实,资产虚增。为了确保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工作质量,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进行本单位资产、负债全面梳理,做好相关台账登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不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资产确认条件或不能收回的往来款项,报请主管部门,进行统一账务处理。以此编制2019年年底科目余额表,做好2020年期初余额,确保新旧会计制度的有序衔接。
        3.3 完善财务工作体系的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重新构建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采取“5+3”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转化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即: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双体系”,财务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要素和预算会计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要素。“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模式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来说,提出了新挑战。特别是双基础中的权责发生制、双报告里的财务报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为了确保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建议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要消除畏难情绪,转变传统会计核算理念,制定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且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4 总结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要在事业单位顺利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就要读懂制度,做好衔接,实现平行记账,提前为年底双报告预做准备,更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财务人员队伍作保障,以此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梁征.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
        [2]赵淑华.关于事业单位实际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219(10):143+145.
        [3]谢东霞.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与对策[J].会计师,2019,000(011):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