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状与质量管控 孙建军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孙建军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城市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城市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在住房产业化的大环境下,预制构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住房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预制构件作为主要研究构件,重点研究预制构件的施工技术和应用要点,以期保证预制构件在工程运用中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状;质量管控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住宅建筑建筑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基础,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之一。现在住宅建筑中非常引人关注的一项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成为了行业内的热点。它有环保、节能、工期短、质量高等等各种各样的特点,在现在的建筑行业中非常活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远大集团的“可建”,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代表之一。
        1技术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属于专业性的技术,所以需要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作为支撑,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构件的生产,即便建筑构件是可以提前进行定制的,但是各项要求还是应该了解清楚,在进行完成生产调试工作之后就在进行更换了。在进行构件生产的过程当中,应该对连接件的裂变问题予以重视。在对生产质量以及设计安全性保障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检查部件的质量和性能过关,才可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满足要求。
        2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状
        2.1较高的成本
        较高的成本是装配式建筑推广发展的最大障碍。许多专家和一线从业者都一致认为,成本是项目建设方选择建造方式时考虑最多的因素。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用、人工费用、模具费用、运输费用等。装配式建筑的建安成本比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高出300-500元人民币,一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项目,就要多投入3000万-5000万。在一个利润率并不高的行业,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另一个导致了中国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的因素其实是中国过分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任何一项技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才能最终降低成本,但近15年来中国购房者的购房热情空前高涨、中国的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房子太好卖了、钱太好赚了,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商都希望通过低成本高周转的模式进行房地产开发,于是就没有单位或个人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进行装配式技术的研发和实践。此外,中国购房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并不了解,对于节能、环保、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也没有清晰的认识。
        2.2技术因素影响
        (1)优化技术体系技术标准:目前在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构件拆分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作为依据,构件深化设计条件需要优化,设计标准不足,严重影响了构件深化设计有效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责任主体需要进一步明确,构件拆分模式较多,经济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明显。对于检测工作而言,构件通用性指导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预制构件裂缝、接缝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这些均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限制因素。
        (2)研发阶段准备不充分:装配式建筑结构预制构件当中,接缝灌浆连接是技术难点。剪力墙竖向连接主要采用灌浆套筒钢筋连接、浆锚搭接两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新技术。装配式施工期间,没有发现灌浆料性能之间的差异,对结构体系稳定性造成影响。PC件、建筑部品接缝所使用的灌浆材料与技术等需要进一步研发论证,预制外墙板接缝维持的防水与防火构配件连接、材料选择等还需要进行深入验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带来限制。
        2.3缺少政府激励性政策和正面宣传
        虽然国家和很多地方都发布了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指标,但由于上文提到的诸多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因素的存在,整个行业对于装配式建筑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主动地去实施装配式建筑。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激励性政策,覆盖掉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并给予其他奖励,使得整个行业主动地去推广和实施装配式建筑。另外,缺乏政府的宣传,导致了一些消费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误解。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装配式住宅计划遭遇了许多质量问题,给消费者留下了“装配式住宅意味着质量得不到保证”的负面印象。目前为止,这种不利的公众印象尚未改变。
        3预制构件的施工技术流程和要点
        3.1合理铺设钢底模板
        在预制构件的建造过程中,通常将钢底模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座的相应位置。同时,结合预制构件的施工条件,使用合适尺寸的角钢作为模板龙骨,并且需要每个模板的尺寸。有效控制其具体价值,保证其施工的合理性。在模板龙骨浇筑混凝土期间,在铺设钢板之前必须覆盖适当厚度的钢板。铺设完钢板厚度后,应及第一时间用研磨机清洁钢板表面。然后使用腻子进行腻子处理,并使用适当的设备对钢板接缝的突出部分进行抛光,以保证钢板底板的平整度。
        3.2预制剪力墙的安装
        (1)根据图纸要求在安装前应对基层插筋依次校正,并清理干净基层的垃圾。
        (2)松开货架上用于稳固构件的侧向支撑楔。
        (3)将吊爪与吊钉进行连接,再将钢丝绳与吊梁连接,要钢丝绳与钢梁利用卸扣进行连接,起吊过程中需保证钢丝绳受力角度为45°~60°。吊装开始时,缓慢进行,达到匀速提升的条件必须是构件完全脱离支架后。
        (4)预制剪力墙安装好时,将垫片找平,并人工把预埋竖向外露钢筋扶正,一一对应插入预制剪力墙预留空孔洞。
        (5)预制墙体安装时应以先外后内的顺序,相邻剪力墙体连续安装。


        (6)斜支撑安装。为防止发生预制剪力墙倾斜等现象,预制剪力墙安装好后,应在构件及现浇完成的楼板面上及时将斜支撑固定,通过调整斜支撑,进行垂直平整检测并校正预制剪力墙各墙面,符合图纸及设计要求,然后固定。
        (7)摘钩。在摘沟前,需要将预制件的水平垂直等调节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步吊装。
        (8)预制墙板校正。构件垂直度调节采用可调节斜支撑,底部用楼板预留钢筋环或自攻钉将斜支撑固定在楼板上,用M16×45mm高强螺栓将斜支撑固定在构件预制构件上,校正垂直方向可以通过对斜支撑上的调节螺丝的转动产生的推拉力来完成,斜支撑安装完成后严禁人为私自进行扰动,保证安全。
        (9)预制墙板灌浆。
        (10)预制墙体斜向支撑拆除。预制墙体斜向支撑需在墙体连接处混凝土浇筑完并达到一定强度,其现浇墙体侧模拆除后方可拆除。
        3.3预制板与预制墙之间合理的连接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楼板和墙体之间的连接至关重要,着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中也不例外。连接工作分为钢筋连接和灌浆施工。通常会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在接头处对钢筋灌浆来完成钢筋的连接工作,从楼板和墙体的一边用直螺纹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将厚度为0.5厘米的钢板放在楼板的一面辅助完成定位工作的完成,连接钢筋的部位一般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增加设置。灌浆施工在钢筋和墙板之间的连接工作完成之后便可以开始了。为了能够便利的施工,在该项工作开始之前,墙体和楼板之间是需要预留一定空间的,一般是一个大约20毫米的缝隙,混凝土砂浆由上而下灌满溢出,表示完成,依次确认充满了连接部位的空间。
        3.4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预制构件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施工现场的控制将直接影响施工的总体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人员应仔细检查在施工中使用的埋入零件,钢筋和模板的质量,并确保它们符合设计要求。
        (2)在混凝土搅拌机械的应用中,适用于建筑施工清单系统。例如,如果前面板中的混凝土搅拌机不是由光洁的混凝土制成,则应仔细清洁搅拌机,并在以后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彻底清除管道中的残留水。另外,光面混凝土的混合时间通常比普通混凝土长约15s。同时,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0cm左右,水灰比应控制在0.35左右,以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性能。该性能可以保证后续施工的质量。
        (3)在混凝土振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采用快速插入,缓慢抽出的施工原理,以确保振动的对称性和均匀性,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不大于300mm,避免振动施工中的泄漏问题。对于每种模板混凝土的振动部分,必须保证压实度。具体而言,混凝土将不会继续下沉,或者在该区域中不会出现可见的气泡,并且表面将被淹没并变得平坦。形成混凝土时,模板的拐角处主要填充实心混凝土。通常将特定的振动时间控制在约30s内,以避免过度振动。否则容易产生孔,蜂窝等缺陷,应避免振动。嵌入,加固和模板的碰撞。
        (4)浇筑混凝土后,应使用专用的地面设备将混凝土表面平整,以确保其平整度达到规定要求。如混凝土表面高度差在2m以内不应超过3mm。
        4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管控措施
        4.1明确预制构件施工的操作方案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整体价值,应该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预制构件施工操作方案的完善,以保证各项施工操作的有效性,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①在预制构件生产中,应该解决原材料选择的问题,所选择的预制构件材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并在生产中通过预留、预埋等方案进行,保证预制构件与工程设计相符合,实现预制构件施工的科学性。②在预制构件运输中,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特点,确定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类型的确定,而且也应该考虑到运输预制构件的受力要求,确定科学化的施工及运输方案,以避免预制构件运输中发生损坏。③明确预制构件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该合理选择吊装吊具,确定吊装工程的构件类型,科学设置吊装点,保证吊点位置确定的合理性。而且,在吊装开始之前也应该对控制线进行标注,之后按照标注的构件进行吊装处理,以保证各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有序性,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4.2政策控制
        政府部门可以增加政策保障、资金补贴力度,因为装配式建筑前期准备阶段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致使项目的固定成本提升,所以政府部门要对预制构件生产厂商建设给予足够的支持,出台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发展。如果银行信贷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可以在这一方面适当倾斜,使贷款要求更加宽松。另外,在税收这一层面,针对发展初期的装配式企业可以提供税收优惠。预制构件作为商品,需要征收高额增值税,这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长期发展而言十分不利。有关部门可以适当调整预制构件增值税,帮助企业减少预制构件成本,当企业已经能够稳定发展之后,再依法缴纳正常税费。
        结语
        总之,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提高预制装配式构建施工质量十分有必要,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预制构件施工工作的优势,与施工特点相结合,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房屋建筑的管理单位来说,应该关注对其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对其实施限制,保证运输的安全性,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促进现代化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京,曾思智,王雪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施工运维管理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9):186-187.
        [2]龚成利.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工艺分析[J].居舍,2019(9):37+43.
        [3]徐志坚,董淑君,张楠.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工艺分析[J].门窗,2019(6):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