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建筑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式建筑在建筑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过程比其他传统施工项目更为复杂,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必然会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我国已有许多成功的装配式房屋案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装配建筑工程在预制阶段的质量控制及装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的要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要点分析
引言
工程质量监督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有效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的关键,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确保我国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实施,大量的装配式建筑开始推行,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笔者就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种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
1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内容
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很多建筑材料和基本构建都属于预制建筑,这种建造模式使得建筑周期有所缩短,但极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环境、气候等,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形式已在福建、江苏、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建筑预制厂房数量的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中也存在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需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成本,未形成完善的混凝土施工产业链,为研发和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施工人员往往会在高空作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且装配式混凝土材料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生产运输存放和安装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会出现质量问题。
2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及政策扶持
2.1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优势
1)房屋户型既可标准化,又可多样化。该项目利用框梁挑出优势,在不同的层数造就出不同的建筑面积,通过增减不同层数的建筑面积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水电管线、门窗框及外墙保温层随构件制作或安装同步进行。
3)柱、梁、墙板、叠合楼板、楼梯及阳台等大量构件由专门的预制构件厂制作生产,从而减少在施工现场的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
4)由于大量构件是由专门的预制构件厂制作生产,从而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施工污染。
5)工序、工艺标准化,从而使质量有保障,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误差。
6)由于装配过程中,柱、梁、墙板、叠合楼板、楼梯及阳台等大量构件需要吊装,使得机械化程度增加,劳动力需求持续下降。
7)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EPC式的三位一体总承包模式,设计与施工工作高度融合,施工工艺流程化繁为简。
2.2相关政策
1)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自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开始,截止到2018年,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等部门陆续颁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装配式建筑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汇总。
2)省级层面的政策扶持在顶层框架的要求指引下,2018年3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江苏省“十三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部署了江苏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2017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改革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在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同时,积极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3)地市级层面的政策扶持自国家、省关于提倡装配式建筑的文件陆续出台以来,镇江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自2017年起,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镇江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方案》《镇江市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导则》等政策性指导文件,从制度上有力保障了镇江市装配式建筑的健康有序发展。
3现场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3.1节点连接质量问题
施工现场缺少对料浆和料浆量的定量控制设备,难以掌握料浆缸内料浆层的混凝土密度和厚度。料浆层与预制构件之间存在裂缝,垫层偏移,表面粗糙度不处理,料浆材料浇注后溢出不清理,影响连接质量。此外,部分员工技能水平不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坐压注浆不规范,导致注浆及注浆不足。然而,这些问题很难发现。
3.2安装问题
当构件套筒与钢筋的位置偏差过大无法插入时,施工现场的工人经常对偏心钢筋进行弯曲或切断,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预制墙板构件的竖向配筋精度要求较高。由于场地预留了大量的钢筋,需要对钢筋进行配筋,使得场地的安装施工十分困难。目前,浇注墙模板的安装不规范,模板的膨胀和局部位置容易影响浇注结构的质量。
3.3最后环节的质量问题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关键节点均采用浇筑混凝土处理。然而,随着钢结构设计的不断深入和预制构件生产精度的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缺乏相应的模板工程检测工具。叠合胶合板厚度相对较薄,板缝不紧,模板底座不清理,导致渗漏、粉化、根部腐烂、梁板、混凝土屋面找平不良。
4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
4.1全面熟悉图纸
由于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的设计水平还有待提高,装配式结构设计也亟需完善,依然还停留在将以往的施工设计图进行构件拆分,但是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施工图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也要特别留意,避免钢筋的位置以及衔接接头的位置不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因此,要让工程质量监督人全面掌握施工图纸的细节,并熟悉构件的加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详细内容,从全面整体上掌握施工图纸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让实际施工与施工图纸相吻合。
4.2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监控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被列为主要管理主体。虽然国家已经取消了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承包企业的资质,但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具备预制构件产品深化设计、试验检测、混凝土制备、信息管理等能力。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合同约定的技术指标和供货要求,严格控制构件产品质量。在制作中,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生产要求及生产规格进行高质量的批量生产,使构件达到标准化和规格化。为保证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可以建立驻厂生产监督制度,并做好驻厂监督生产记录,作为预制构件的质量文件。建设单位在签订监理合同时,可委托监理单位安排监理工程师驻厂监督,负责材料验收、隐蔽验收、构件质量检查与验收、构件出厂验收等。
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及合同的要求,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首先,使用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机械连接、焊接连接的产品,生产前应该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工艺检验和见证检验。其次,工厂化生产用模具的强度、刚度、平整度、整体稳定性应优于现浇结构现场模具,生产企业应控制模具的周转次数,并定期检查定型生产线的模具。再次,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共同对构件生产企业生产的第一个同类型预制构件进行验收,合格后再进行系列化生产。最后,生产企业对预制构件进行外观质量的出厂检验,包括外观质量缺陷检查、尺寸检查、混凝土强度检查。同条件试块强度主要用于脱模、起吊、预应力张拉放张、控制出厂强度(≥75%),标准养护试块强度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构件出厂时唯一性标识检查,标识注明工程名称、构件名称、生产单位、制作日期、出厂日期等信息,预制构件的资料应与产品生产同步形成、收集和整理。
4.3加强相关人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
对于目前的操作工人来说,石工坊法装配体系结构不是很熟练,施工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因此,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以适应新时期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减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基础,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更加先进的管理人才。做好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4.4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1)施工现场应建立预制构件安装样板引路制度。施工单位在大面积开展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完成现场预制构件样板安装工作,经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并向现场工人交底后,方可开展大面积的安装工作。
2)强化安装过程的监管,确保过程可追溯。监理单位应重点核查预制构件安装作业人员的培训及交底情况,交底记录和方案应具有相符性和针对性,同时对交底过程进行影像留存,确保每名工人均受到教育,能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3)施工单位应对钢筋灌装套孔的预留位置、套孔内杂质、注浆孔通透性等质量方面强化管理,对每个套筒灌浆过程应进行全程摄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一存档备查。
4)加强对原材料(预制构件)进场的验收。①预制构件进场时,监理、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进场的预制构件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构件标识、预埋件、预留插筋、预埋管线、尺寸偏差等进行全数检查,并按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②连接节点钢筋采用焊接时,应制作平行加工试件进行工艺评定及相关检测;对于机械连接接头,应按照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③对于检测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严禁进场使用。
5)强化装配式建筑的验收管理。①监理及施工单位应对每一个接头质量等进行隐蔽验收,特别要注重连接节点部位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②装配式子分部工程在组织验收时应严格执行GB50300—2013《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的相关规定;③安装工程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影响主要使用功能)时,设计单位应出具处理方案,处理完成后再由建设单位组织专项验收。
结语
随着政府对装配式建筑优抚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建筑整个产业的发展将会被带动起来,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项目会越来越多;且由于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工程相比,其整体建设过程比较复杂,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比较大,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机构作用,保障装配式建筑质量,亟需建设和配备工程质量监管职能机构与人员,不断探索装配式建筑监管工作的新模式、技术手段和有效的质量监督方式。
参考文献:
[1]宋永涛.预制装配式结构住宅工程关键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190-191.
[2]董新.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研究[J].居业,2018(10):116-118.
[3]张向东,高月秀.浅谈装配式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3):145-146.
[4]肖同亮,王晓觅,唐立秋.预制装配式结构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江苏建筑,2018(1):73-76.
[5]文栋峰,温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45):24-25.
[6]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