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韩恩宽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措施,希望为各地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思路。
        黄庄镇人民政府  天津  3018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措施,希望为各地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成效及发展
        1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做法
        1.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加强对园艺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成立了由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各镇(区)农服中心蔬菜、作物栽培、植保、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相关领域负责人为成员的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施、协调、指导、督查、考核和验收等,并推行项目跟踪问效,以检查促落实。同时要求创建单位成立创建工作小组,负责创建方案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1.2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创建水平
        一是组织成立标准化创建专家指导组,针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和督查推进工作;二是各创建单位聘请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依托他们强大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四新”集成示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创建水平;三是组织创建单位法人、管理人员及技术负责人,通过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班、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拓宽创建单位从业人员的眼界和见识,增强创建能力。
        2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成效
        2.1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
        经过多年的创建,成功创建部级园艺标准园2个(蔬菜1个、果品1个)、省级园艺标准园9个(蔬菜6个、果品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基地3个(蔬菜1个、果品2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个、优质蔬菜基地8个。这些标准化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在设施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引进、应用、展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市园艺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促进了全市园艺产业的提档升级。
        2.2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以规范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抓手,按照不同作物、不同生态类型、不同栽培模式制定了企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参与各级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二是加大培训宣传,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标准园里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水旱轮作、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等新技术,提高生产管理人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三是将标准园作为培训示范基地,在生产关键节点,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地,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指导园艺从业者标准化生产,从而带动全市园艺生产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
        3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
        3.1投入大、用工难、效益低
        一是投入大,标准园建设的标准高、内容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1个基地,建设大棚及道路沟渠等设施一次性需要投入几百万元,加上化肥、农膜、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购买机械、修建冷库等配套设施的投入,资金压力大,对一般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说门槛较高,加上目前农业设施不能用于信贷抵押,发展高效设施园艺业融资难度大,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二是用工难,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精耕细作型产业,二、三产业发达,农村劳力非农就业率高,青壮劳力工资每天120元左右,中老年劳动力每天7080元,遇农忙时出价更高,即便如此,经常出现请不到工的情况,影响基地生产管理。三是效益低,总体而言,果品效益相对稳定,而蔬菜产业整体过剩,加上受经营管理者能力素质、自然灾害、市场风险、优品不优价等因素影响,各经营主体效益参差不齐,基地产出效益不高,多数蔬菜基地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特别是大型蔬菜基地容易出现亏损,如永联村天天鲜蔬菜基地,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3.2缺人才、缺技术、缺政策
        一是缺人才,目前全市绝大部分的园艺从业主体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文化层次不高,技术掌握难,工作效率低,不能适应现代园艺发展的需要;而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后继无人。二是缺技术,从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来说,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严重I乏,现有的大部分以前从事大宗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懂蔬菜、果品生产技术的很少,缺乏技术支撑,影响了园艺产业的持续发展。三是缺政策,虽然园艺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及土地租赁和拆迁等问题的出现,园艺产业发展空间小;同时,园艺标准园创建无专项资金支持,创建能力和后续生产管理水平明显受限;此外,园艺产业要想提高水平档次,一般需配套生产管理用房和配套设施,目前这一点比较难解决,不少基地生产、生活都在大棚内,造成部分基地环境卫生较差,影响田容田貌。
        4园艺作物标准化建设发展对策
        4.1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支持
        标准化园艺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力抓手,必须坚持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不断完善创新设施园艺奖励扶持办法,在现有的补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设施大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力度,并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形成资金合力,促进设施园艺的提档升级。二要强化装备支撑,启动设施园艺“机器换人”工程,完善更新农机具的补贴目录,推广普及一批新型农机具和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提高全市园艺农机化水平,解决园艺产业用工难、用工多、用工贵问题。三要强化政策支持,将园艺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规模适度的园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设施农业用地、农业保险、农业金融上不断加大创新和扶持力度,为现代园艺业发展保驾护航。
        4.2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支撑
        全市园艺产业在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缺乏高素质人才,有些关键技术和管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抓好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转化推广,大力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市、镇两级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为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十,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新体系,不断强化服务支撑。二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组建集作物栽培、植保、土壤肥料、质量安全等于一体的园艺专家组、技术专家服务团,定期对园艺产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开展活动,开展导师一对一帮扶、专家讲座等活动,及时解决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持续发展。三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田间指导、现场观摩、理论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家庭农场主、合作经营者为主体的职业农民。四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广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生草栽培等技术,总结推广规范化技术规程,不断提升园艺标准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娟.设施园艺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41-342.
        [2]高生梅.浅析园林园艺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0(05):105.
        [3]林玉玲,郑晓倩,陈裕坤,程春振,刘生财,张梓浩,陈娟,赖钟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慕课的建设探讨[J].园艺与种苗,2020,40(01):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