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葛春苗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葛春苗
[导读]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葛春苗

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目标,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为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做好学生的道德法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学生的法治思想,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和长期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教学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推动小学素质教育发展作出不懈努力[1]。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教师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数学、语文等这样的应试科目上,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存在一定的忽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成绩才是教育成功的证明,道德与法治只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这种错误的观念也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态度,一味地追求成绩的提升而不注重自身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重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副课的错觉,在学习生活中属于可有可无的科目,大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单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对教师的板书以及教学内容认识不够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影响到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养成[2].传统的教学形势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吸收,不利于学科素养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经过浓缩素材有限,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利用互联网术、慕课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资源中充分掌握教材内容。教师也可以收集新闻或者生活中的道德、法治事件,利用多媒体或者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校园里的号令》章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初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热爱集体、关注集体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平时校园生活中收集素材,拍摄上下课铃打响时各个班级学生上下课的状态,对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铃声进行播放并讲解,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在集体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校园“号令”的必要性。深化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提升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打好基础。教师在制作课件或者微课视频时,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播放、暂停、倒回等功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者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利用形、声、意、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3]。如《干点家务活》这节课中,学生要认识并了解劳动工具的作用,学会使用劳动工具,通过家务劳动来感受家人的辛苦,懂得关心家人和尊重家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可以制作动画短片,利用“小红扫地”“小明擦桌子”等教育短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效果。多媒体技术属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和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放松心情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提升学科水平.例如《安全护我成长》的教学单元中,学生需要明白生命的珍贵,感受美好生活,教师可以在展现搜集的教学素材和阅读书本内容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生病时有什么感受?你的爸爸妈妈都会做什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与亲人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来增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直观感受,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只是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重视这一科目,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为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37-38.
[2]崔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07):187.
[3]蔡秀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