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城乡规划管理处 133613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围绕着城市规划的各种需求展开相应的设计。因此,本文基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共生原则以及节能原则等基本原则,简单分析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进而为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空间结构;绿色
城市的建设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生态城市的规划是其基本工作。生态城市的规划不仅要保证全面性、整体性与科学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发展,这样才能够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整体性原则是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之一,为维持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平衡的基础。在规划期间不仅要关注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要维持好城市与生态之间的均衡,达到设计优化优先、生态环保共赢、经济发展提速的“三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有机融合。
2、共生原则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汲取养分,就是所有系统的共生性。生态城市规划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元素,不同元素自身的功效和职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也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规划设计人员只有加强不同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不同元素之间共生,才能够达到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效果。
3、节能原则
生态城市建设强调的是各个方面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等,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节能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源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在生态系统运作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能源处在一个动态平衡流动的状态下。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借助各种手段维持这种平衡并发挥能源的最大效用,是规划的重点。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
基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必须要以各个基本原则为基础,把握规划的要点,进而采取正确的规划方式来加强生态城市的规划。
1、构建生态城市空间结构
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环节之一。结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其不仅要全面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设计,满足人们对城市各项功能的需求,同时也要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生态城市,实现多功能整体设计。如: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形成新旧结合、远近结合、环境与城市结合的新局面,将老城区进行改造、发展新型经济形式,在保持历史文化原貌的同时也坚持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让城市空间具备多样化特点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突出自身的生态原则。比如:合理规划空间结构,将城市功能区与休闲区进行合理划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旅游小镇,改善城市空间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广西北部湾、长白山等自然资源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区,可以着重发展旅游小镇,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健全服务设施、丰富旅游项目等,借助当地的特色资源来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生活环境,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存。
2、做好城市绿色交通规划
城市的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基础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量的私家车、运输车等导致道路严重堵塞,使得当前的道路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车辆数量的增加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产生直接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直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且与生态城市构建的理念相悖。基于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全面绿化交通是规划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共同做好城市的绿色交通规划。比如:对原有的道路进行适当拓宽,增加车流量的通过率,为出行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此同时考虑不同群体对道路的需求,特别是要注重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人行道设计等,结合空间结构规划设计的方案,对新增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保证其与原来的道路之间的有效衔接,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此外,城市道路相关主管部门应当要全面鼓励人们公共交通出行、绿色出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形式,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3、原有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与升级
在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很多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都已经遭到人们的破坏,甚至一些生态子系统的破坏程度已经达到了无法自行修复的程度,这对城市的生态性发展是不利的。基于此,应当要通过人工方法的渗透来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保护以及升级,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城市湿地涵盖了很多内容,包括水土、水生植物、生物等,对城市的环境有着较为积极的调节作用,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要重视城市四周湿地的保护与修复,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加快湿地的恢复与保护,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如:湿地基底的恢复可以通过开阔水域、建设水中生境岛屿、浅水滩涂、带水沼泽等,恢复适合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动物的放样以及鸟类招引等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园林景观
城市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人们除了对物质有需求之外,对精神、生态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要因地制宜地创建园林景观,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自然景观等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并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进行有效衔接,凸显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如:在园林景观自然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本地的植物进行栽种,也可以将适合在本地生长的植物移入到园林内,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此外,城市园林风景的选址要与城市的功能区相匹配,保证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城市规划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相关规划人员在展开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出发,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态功能的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海洲.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36.
[2]王剑.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城市设计规划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21.
[3]赵笛.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住宅与房地产,2016(9):36.
[4]余淑萍.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居舍,2018(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