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保证道路桥梁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就必须对施工中混凝土及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混凝土及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后就其质量管控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引言
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形成、性能优化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高质量施工就必须对其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1.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及施工质量管控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产品质量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表面缺陷、裂缝、强度不达标等问题,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可以不断总结落实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控制混凝土及现场施工技术参数,还可以对道路桥梁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检测,从而及时修复存在问题,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稳定及实用性。
1.2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质量管控可避免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延误工期,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益。另外,也可降低道路桥梁工程的后期维护成本,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病害
2.1外观质量差
在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尤其是道路工程面层、桥梁工程梁板、立柱等结构中,拆模后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表面蜂窝麻面、空洞露筋、接茬明显色差大等,病害会影响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导致混凝土表面碳化反应加速降低构件安全性,而且影响结构整体外在美观。
2.2裂缝
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主要分为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及毛细水在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浆体发生干缩。干缩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由于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抗拉强度约束,便会导致相对的力学作用产生细微的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主要产生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其形状细密,没有规则,分布于整个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裂缝是混凝土在高温或低温极端温度下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产生的裂缝。
2.3强度缺陷
混凝土强度是决定结构安全使用性的关键,在混凝土生产加工及浇筑过程中应严格加以控制,强度不达标的实体结构,往往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随时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应坚决杜绝。强度缺陷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未按照规范生产加工,拌合物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二是施工浇筑过程未严格监管,施工班组为便于施工盲目加水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三是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不按要求操作漏振或振捣不到位造成,四是后期养护措施不及时导致等。无论哪种因素,强度不达标的结构是坚决不能投入使用的要及时予以返工处理。
3.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方法
3.1加强材料管控、配合比优化
原材料作为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首先要做到先检后用原则严格管控,所用材料必须与配合比相对应,不得盲目随意更换材料。地材一直是影响混凝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控制母材质量、生产加工工艺、清洗除尘环节。对碎石压碎值、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及机制砂的级配、含泥量、亚甲蓝、压碎值等指标要严格检测,地材强度、级配、粒型等出现变化要及时通知材料部及生产料场进行调整。
3.2混凝土生产加工控制
混凝土是由拌合站生产加工而来,所以控制好拌和质量至关重要,材料的加料顺序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拌合站必须安排专职试验检测人员来进行配合比的调整和混凝土的性能检测,出站混凝土温度合理、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s,添加特殊材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合理控制,保证出站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的和易性及工作性必须满足施工要求,不能出现离析或存在严重浮浆及石子下沉现象,或者坍落度损失过快,混凝土失水严重等,对于状态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应杜绝使用,或者及时进行二次搅拌调配,严格控制水胶比,二次搅拌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废弃不得使用。
3.3混凝土施工控制
现场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模板尺寸及平整度应满足要求,打磨清洁到位并进行涂刷隔离剂,按照设计结构尺寸安装到位进行验收。平面竖直度、垂直度应严格检查,固定螺栓、钢管扣件应紧固到位,保证安全。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相关要求,防止剥落掉块。钢筋的加工及安装必须通过验收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严格取样制件,根据需要留置足够的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检测。浇筑应连续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振捣过程中应加强对振捣顺序的控制,保证混凝土结构浇筑密实度以及平整性,提高振捣施工的有效性。浇筑振捣结束后应及时采取收面及接缝处理,进行收面和接缝施工时,需要先对结构混凝土上遗留的痕迹和缺陷进行处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保证施工机械满足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3.4混凝土结构养护检测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用水应洁净无污物,混凝土结构浇水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使用的水泥规格品种确定,一般不得少于7d养护龄期,主要受力结构部位不得少于14d养护期,洒水养护频率应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保证强度增长。冬期混凝土浇筑施工还要对浇筑完成的结构进行覆盖保温养护,避免结构混凝土冻胀破坏,对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养护期之后要及时对混凝土同条件试件、标准养护试件7天、28天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实体结构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对于现场14d、28d天龄期的混凝土结构物,一般为桥梁、涵洞等外露部分,还需进行强度回弹检测;尤其要严格控制梁板质量,回弹必须及时有效。
结束语
总之,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作为主要的承重部位,施工质量应该严加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予以处理,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案及保证措施进行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质量安全可靠满足要求。必须要从材料、配合比、生产加工及浇筑施工、质控责任落实环节等多方面着手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欣欣.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论述[J].砖瓦世界,2019,(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