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易尚筑建设有限公司 淮安市盱眙县 2117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进城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城市不得不采取增加高层建筑的方式来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高层建筑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着力于探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当注意的一系列要点,希望能够为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不断优化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析
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新型建筑结构不断出现。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建设精品工程。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项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新建建筑越来越高。这些项目的建设需要不同的技术合作。高支模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潜力,在实践中也有很好的应用,这种技术适应性强,承载力好,并以其自身的优势在许多模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高支模施工技术定义及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关键技术。在一般施工过程中,模板应用于本工程的整体支护。支护工程高度为8m及以上,支护工程跨度为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为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为20KN/m及以上。在此基础上的支护技术是高模支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模类。高支模工程是一项高空作业,在工程建设中非常危险。因此,事实上,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必要提前对工程风险点进行预测和防范。在施工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全程监督工程,按施工顺序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2 高支模施工技术阐述
2.1立杆
立杆施工时,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扣件、钢管的规格、材质及外观。安装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具体安装作业时,应按规定在电杆下部设置垫板,垫板厚度应保证大于50mm,以提高电杆的稳定性和整体承载力。为了控制梁与板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对梁与板之间的距离进行多次控制。应注意上下立杆的对接接头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接头需保持50cm左右的错开距离,接头中心位置与主节点的距离应控制在步距的1/3以内,以提高立杆搭接的合理性。
2.2水平杆
为了进行水平杆架设,必须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实际需要,合理控制水平杆间距,并将纵横向水平杆拉通。需要明确的是,立杆底部距地面200mm高度处,立杆底部与水平杆底部应按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程序设置,水平杆的设置应根据方案的步距设置垂直和水平方向。可调支架底部立杆顶部应沿纵横方向设置水平杆,所有水平杆末端应与周围建筑物顶部牢固固定,以增加稳定性。
2.3可调顶托
需注意,应严格控制可调顶托的伸出长度控制在200mm之内,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此外,梁宽度范围内顶托应与梁两侧板立杆同时施工,不得采用后补的施工方法。
2.4 剪刀撑
根据斜撑的设置,具体体现为:水平斜撑设置在扫地杆顶部与垂直斜撑相交的平面上,水平斜撑在框架中间的设置距离每2-4步设置一次,以实现框架体之间采用斜撑进行有效连接;竖向斜撑的设置,应在高模板区周边位置自下而上连续设置连续斜撑。当梁为一级(≤0.6m2)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一侧设置竖向斜撑。梁为二级(>0.6m2)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两侧设置竖向斜撑。应明确设置斜撑时,垂直斜撑必须在地面上,地面夹角应控制在45°-60°[3]。
在具体安装期间,施工人员需要用扣件将相邻的横筋或竖筋与斜撑连接起来,以提高高模的施工质量和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2.5构造要求
在具体施工期间,高模系统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程序和施工计划进行,安装期间不得违章作业和随意搭设,从而大大降低高模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率。
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3.1管理高支模施工工程过程中的要点
由于高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施工过程,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建立完整的数据集成系统,对高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收集这些资料后,必须与原设计图纸相结合,并在图纸上注明有关资料,使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更科学的施工依据可循。其次,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新测量立柱尺寸,然后反复确认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重新填入施工图中,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而且,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整体施工的完整性影响较大,相关人员还必须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检查,并事先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供检查人员使用。此外,为了更有效地保证投入施工过程的各类材料的质量,必须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在材料采购、材料保管和材料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相应的抽检,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的整体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避免使用假冒伪劣材料造成的施工风险。
3.2提高高支模支架施工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为保证高模支架施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施工。首先,必须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确定梁线和梁轴的具体位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高模框架。其次,在施工模板时,可先用钢管铺设梁底,然后逐步安装模板,最后在板底钢管上方搭设龙骨骨架。另外,为了提高楼盖模板安装的有效性,必须先用钢筋固定,再用专业方法绑扎钢筋,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法进行整体加固。
3.3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效率
高模施工技术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浇筑效率。因此,有关人员必须致力于提高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技术。例如,在建筑墙体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并在填充时用一些高密度的物质填充墙体底部,技术人员必须适当提高振动器插入深度,并采用梅花法插入,这样,墙体的整体密度可以明显提高。
3.4应该立足于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施工方案
高支模施工方案能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设计高模施工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在设计中应全面测量和定位梁线的位置,保证轴线与水平线的平衡。此外,为了为后续的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人员应预先设置梁底的顶部框架。二是由于楼盖模板的安装十分重要,为保证其安装效果,相关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提高钢筋梁板的绑扎效率,并根据施工情况适当采用混凝土浇筑,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模板拆除必须保证浇筑结果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模施工的质量效果关系到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稳定。有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高模施工技术的作用和效率,必须分析高模施工技术的技术特点和要点,严格按照高模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方案进行施工,并实施优质高模施工措施,实现高层建筑施工效果的显著体现,确保高模施工达到标准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楼层建筑的高性能功能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8):150-151.
[2]邵浩祥,姚传勤,白蓉,.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9,40(5):97-98.
[3]章兴.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0):0001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