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思考 吴晓艳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吴晓艳1 赵宝梁2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多。
        1.身份证号码:37142419841130XXXX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2.身份证号码:23272419860910XXXX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多。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环节,市政道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规划建设好市政道路是相关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能够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其中,市政道路建设既可以发挥其交通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其绿色发展理念又能为城市生态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保证城市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及其海绵城市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意义与方法,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绿色生态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也需要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研究中,相关部门及人员也需要积极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来提高设计的水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基于加强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其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可以对雨水进行“吸、蓄、渗、净”处理的相关设施,使得城市如同“海绵体”一般具有“弹性”,在雨季时吸收、渗透、蓄存雨水,并通过净化,在干旱缺水时释放利用,以达到调节城市季节性旱涝的目的,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平衡。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意义
        2.1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
        夏季是暴雨频发的季节,城市内涝问题在这个时候变得尤为严重,连续的大暴雨经常会给城市造成诸多麻烦,市政道路的排水实施无法承受这么大的降雨量,面临瘫痪的危险,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在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规划时,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建设,暴雨来临时,城市道路像海绵一样发挥功能,及时吸收雨水,减缓城市内涝问题,也有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湿度温度。
        2.2改善自然环境
        市政道路给排水项目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但是在当前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资源的保护出现了一些矛盾,使社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和雨水地表径流的污染问题,为了避免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给排水项目的完善与提升十分重要。通过海绵城市理念与市政给排水项目设计的融入,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一现状,还能根据相关政策的要求有效的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
        2.3收集雨水再利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雨水流经地表时,海绵设施可以起到吸收雨水的作用,地表植被也可以阻滞雨水流动,增加下渗量,当地表干旱缺水的时候,适当补给地表,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对于当今城市缺水问题严重的情况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市政道路海绵设计的措施
        3.1选取合适材料铺设路面
        ①透水砖渗透性好,雨水能够迅速下渗,适时地补充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②透水透气性良好,有利于发挥土壤调节能力,改善城市湿度与温度,保护生态平衡。③排除路面积水,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安全保障。④减弱噪音,为居民创造较为安静的交通环境。⑤耐高温高压,抗折强度高于普通建设材料。⑥颜色丰富且持久,美化城市道路。

⑦吸收一定粉尘,净化空气,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透水砖能及时将雨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积水,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园、停车场、广场等城市道路的各个角落,因其独有的优势即可以美化环境,又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用。
        3.2绿化带的设计
        ①绿化带应设置于路面下方15~20cm处,雨水口应位于种植土与道路间,并均匀分布,以提升雨水收集效率;②为提升收集雨水的清洁度,绿化带自上而下上层敷设一层种植土,中层铺设具有过滤作用的砾石,再于底层安装渗透管穿入砾石层中,通过层层过滤,以保证补充进地下水源的雨水的水质;③在明晰绿化带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设计导流系统,通过在雨水口处设置明沟,来沉淀、净化雨水,再于明沟两侧设置出水沟渠,来调节分配水资源,达到缓排滞蓄的效果;④绿化带内还须设计溢流系统,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以便在降水过多,雨水口、明沟难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时,及时将雨水排放。
        3.3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必须始终被视为城市街道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们对人们的正常活动有重大影响。“海绵城市”的概念也应遵循路缘设计,充分利用人行道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以前的人行道设计,多雨的人行道非常滑,而且积水往往是一个问题,因为人行道的排水功能没有得到设计师的重视。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行为,并会在之后的建设阶段留下一些安全问题。
        3.4车行道路的设计
        车行道路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城市内部的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驾驶私家车出行,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事故的发生逐年提高,如何提高车辆出行的安全性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与人行道路相比,车行道路承载着更大的重力,因此建设海绵材料选取时要考虑抗压性。并严格规范施工人员,不能偷工减料,把握质量,质量是任何一项工程的基础保障,没有质量就不可能谈发展,同时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5绿化带
        ①雨水的收集。由于路面的透水性因素,下雨天雨水会经过路面汇集到雨水口,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会将绿化带设置在路面下方15~20cm之间。需要注意雨水沟的分布应该均匀,高度应该在道路高度与绿化带高度之间;②水体过滤。雨水降在路面上会受到一些污染,为了能够保障水体的清洁度,需要对水体进行有效的过滤。在具体设计中,需要先铺设一层种植土,接着设置砾石层,最后安装渗透管。这样,除了可以起到对雨水过滤的作用,也可以确保雨水顺利渗透到地面下,补给地下自然水;③缓排滞蓄。这个环节的实施需要先充分分析绿化带的结构特点、地形,在此基础上来设计导流系统,为雨水可以顺利深入地下起到保障作用。明沟应该设置在雨水量的位置,它的作用是雨水的沉淀。而在明沟的两侧,则需要设置出水沟渠,出水沟渠的作用是表面雨水流向明沟。如果雨季,水体可以在雨水口的作用下滞留于绿化带当中;④排放。要先合理设置溢流系统,其与雨水、排水管道直接连通。在雨季期间,如果降水比较丰富,雨水口是比较难处理这些雨水问题,而地势较低的绿地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储存雨水,并在溢流系统的支持下让雨水流向市政管网,以此排除多余的降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不仅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可以充分应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市政道路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在设计市政道路排水时,相关设计人员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人行道、车行道等基础设施,并做好城市绿地的衔接与规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姬秀玲.“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门窗,2015(12):20.
        [2]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11):15-16.
        [3]樊国正.“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