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机构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期   作者:山花
[导读] 结合安全评价操作实践性较强的安全实务特性

          摘  要:结合安全评价操作实践性较强的安全实务特性,对安全评价机构在运营管理及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安全评价机构持续完善措施、积极应对各类风险的风险防控对策。


           关键词:安全评价机构;风险;防控
          
           安全评价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既要依据安全理论、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法规,又要依赖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整体队伍人才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应对和防范安全评价机构自身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好的为企业、政府、社会服务。多年来,安全评价机构普遍建立了安全评价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或措施,在实际运用中的执行、效果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以风险产生于实践为对象,不断查找安全评价中存在的风险点,持续健全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安全评价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1 安全评价机构运营管理及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安全评价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起到预防事故发生,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安全评价机构作为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需要对委托安全评价工作的企业负责、需要对社会和政府部门负责。作为一个盈利性质的企业,在追求安全评价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时,更需要关注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充分研究安全评价机构存在的风险是安全评价机构风险防控的基础和前提。
1.1 安全评价机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安全评价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使被评价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降低或处于可控状态。安全评价机构首先得分析查找运营管理中的可能遇到的风险。
           委托企业的风险:提供虚假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完备;委托方的目的不明确;经营主体业务不确定;对评价工作的认识不全面;委托方企业运营不稳定等。
           评价对象的风险:评价对象的功能定位、设计、所选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周边环境的布置存在缺陷或问题等。
           法律法规的风险: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被评价对象审批部门的规章制度更改、行业标准的改变、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规范的评审等。
           机构人员的风险:安全评价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技术人员的安全评价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欠缺等。
           机构管理的风险:资质使用不合理、对评价对象的资料搜集不够全面、组成的评价项目组人员不当、未与被评价对象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评价项目档案管理不善导致的损毁等。
           机构其他的风险: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合同印章等被冒用,本机构业务人员用机构内部资源代表其他机构洽谈并签订委托合同等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2 安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风险存在于安全评价工作的前期、中期、后期和完成后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因工作内容不同而风险有一定的差异。
           评价前期的风险:主要风险来源于外部风险,尤其是委托方存在的风险是评价机构在开展评价业务初期需要重点考虑的,例如委托方是否面临产业调整、委托方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委托方的履约能力如何。其次是内部风险,例如承接的项目是以往未接触的领域,现有的技术储备是否能完成任务。


           评价中期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既有来自外部评价对象,又来自企业内部,在该阶段机构对评价对象资料的把握程度,根据掌握的材料分析确定的安全评价师能力是否合适,是否需要相应专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指导,采用的评价方法、划分的评价单元是否合理等都是该阶段应主要考虑的风险。
           评价后期的风险:主要风险来源于技术风险,不同的安全评价师、评价方法的选择使用,可能会造成评价结论存在差异;技术负责人审核不严谨有可能导致评价报告出现辨识不全、对策措施不具针对性等情况。也有可能随着评价的深入开展,委托方会暴露出新的风险,从而增加风险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导致安全评价报告不能如期交付增加安全评价机构的投入,或者由于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出具不合格结论等情况带来资金风险。
           评价完成后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来源于委托企业是否能够根据安全评价结果进行改进提升,安全评价机构能否对已评价对象进行有效的跟踪,确保安全评价项目正常实施,防止在评价工作结束时委托方私自改变增加新的风险。
2 安全评价机构风险控制与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机构因具有其独特的风险特点,每个安全评价机构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同,因此选择适合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特点的控制与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1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是安全评价机构自身主动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任何安全评价机构都必须具有支持这个管理制度和过程控制体系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机构需要通过不断获取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过程控制文件;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安全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制定标准化的安全评价工作流程
           安全评价机构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同时必须制定适合机构安全评价工作开展特点的标准化安全评价工作流程,减少因评价技术人员过失产生的风险。标准化的安全评价工作流程应首先从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提出要求,继而严格执行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际运营管理不断优化完善。所以根据业务范围及领域,编制并不断完善相应的作业文件,并通过内部培训保证贯彻执行是实施标准化安全评价工作流程的重要环节。
2.3 加强安全评价机构技术人员管理
           安全评价活动依赖于安全评价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开展安全评价活动中,项目组成员力争做到专业互补,还需考虑每个安全评价技术人员的专业擅长分配具体工作任务,更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泄露、不流转所接触评价对象资料。根据专职安全评价师的专业、等级及数量要求,不断培养、补充新的安全评价师,保持队伍稳定是安全评价机构日常管理不能缺少的工作内容。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从知识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入手,采取与行业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多列席评审会议或查阅本机构已存档报告,参加专业提升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
2.4做好档案管理和信息公开公示
           档案室应由专人管理,档案存放可按行业类型或评价报告性质、日期等形式归档,档案除保存纸质原稿外,还需保存原稿扫描件,并建立满足适应工作开展需求的电子检索目录。严格执行安全评价项目调阅管理,凡借阅档案,必履行审批人同意签字、借阅人签字、归档完整性检查等相关程序。为防止外部冒用、内部作他用的情况发生,做好合同、印章的使用登记,一事一登记,一事一使用,且落实审批人、使用人的签名;为避免外部人员冒用资质承揽评价项目的行为,主动公示相关信息,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3 结束语
           安全评价机构是由一群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提供专业知识为手段实现收益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为委托企业和社会控制安全风险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自身面临的风险。本文结合安全评价操作实践性较强的安全实务特性,简要分析了安全评价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安全评价机构持续完善风险防控对策,有效规避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安全评价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显斌,王林元.浅谈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2):90~91.
[2]任新平,渠顺奇.安全评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5,12:253~254.
[3]黄征.安全评价机构管理与建设的思考[J].论坛,2007(1) : 40~41.
[4]刘晓龙.现阶段安全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J].陕西煤炭,2012( 6):132~134.
[5]郝秀清,任建国,樊晶光.我国安全评价机构现状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3(2):7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