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了要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将“德、智、体、美、劳”与学习有效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以“生本体育”为研究对象,对以生为本的教学内涵、问题及其应该遵循的原则作出初步探讨,并为此提出解决方案,期望小学“生本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以生为本;问题;措施
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们积极主动性,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为此,教师应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摸清班级内学生的体育水平,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内涵
传统教学理念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讲解,学生往往理解不到位,致使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当前小学体育“生本”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虽然一直在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地贯彻落实,使得“以生为本”成为一句口头空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老套,甚至任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不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促使一些学生不喜欢锻炼,对运动产生消极作用。体育老师没有做到一个正确的引导,只知道“以生为本”理念,却没有转变思想,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来。
(二)“以生为本”教学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小学体育教学中,“生本教学”没有建立起一个可以成功实施的制度,体育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本”理念的目标和重要性,对于“以生为本”不知该如何下手,未能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制度保障不协调。
三、小学体育“以生为本”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模式中,“填鸭式”教学占据了主体地位,老师急于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理解不够,一味地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和谐发展原则
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与生长氛围,在“以生为本”的体育课堂上,要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课堂的互动性,营造一种和谐共进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体育课堂“生本教学”中,应该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解运动项目的游戏规则、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学生特长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四、深入“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教育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了解一些生理常识,并配合学校医务室定期带学生进行身体检查,把握学生的健康情况,对于一些体弱不适宜做剧烈运动的学生,要特殊情况特殊安排,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身处不同场景,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不一样,比如身处篮球场上恣意挥洒汗水与站在窗前默默地做个看客,两者间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些情景,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学生融情入境,使其宛如身临其境,勾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成长。
(三)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小学生的好奇心大多很重,体育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其中乐趣并明白一些道理,同时可以对游戏进行创新,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集思广益下对游戏进行改进。这样,学生在玩自己参与创造出的游戏时,就会更有成就感,不仅体会到了积极学习创造的乐趣,也加强了身体锻炼。
(四)培养学生体育公德心、实施兴趣化教学
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动,在篮球运动中,有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紧紧抓着球自娱自乐,认为自己拿着球跑,别的人追很有意思,甚至因为抢球而发生矛盾,将游戏规则置之脑后,缺乏一定的秩序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公德心,倡导学生与学生间和谐相处,遵循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差异来调整不同学生的教学侧重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强身健体,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以生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对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柏武,廖金琳,钟兆祥,卢玉龙.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8,25(4)
[2] 魏杨玲. 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创新实践探索[J]. 大家,201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