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梁坤兰
[导读] 小学是文化基础的诞生地,从而小学时期的语言教育尤为重要。
        摘要:小学是文化基础的诞生地,从而小学时期的语言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课堂上,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发音要准确,不可带有地方口音,且语言要具有生动性,使学生对语言艺术提高兴趣,小学时期的语言教学决定着学生往后的语言基础,所以小学时期的语言艺术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就根据小学课堂上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离不开语言。在小学中语言的教学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应该先正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且进行改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语文老师的语言基础十分重要,规范化用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语言中所蕴藏的博大精深,运用生动形象且幽默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正确的运用语言,才更能体验出教师的文化功底。
一、小学语文老师在语言运用方面缺乏提升
        教师在上课时均需要使用普通话,要求口齿清晰,发音标准,这是所有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语言教育的根本。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规范用语,使用流畅的普通话教学,在一阶段的学习后,及时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检测,找出语言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叮嘱改正。在对老师的招聘中,要考核老师具不具有二级甲等及以上的普通话证书,如若不具有需要去相关部门进行考试。小学时期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在教学时老师要具有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表达出来的意思通俗易懂,让学生们更好的接受。在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讲解时要准确的传达出相关意思,不可用有模糊性和歧视意义的词语,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下降。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达方式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很多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上,只单方面的注意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语言的艺术教育,使得我们小学课堂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继而影响了学习进程和教育质量。老师的语言规范性更能带动学生的语言规范,创造出一个从小养成的良好语言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解后更能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想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不是一贯的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发育阶段,有很大的学习空间,这个阶段对各项事物都非常的感兴趣,在讲课时,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1]。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解决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使课堂上的氛围更为轻松活跃,学生也更有兴趣的学习,使课堂上并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具有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语言艺术的分析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
        小学是学生最为基础的学习,也是对老师很有挑战性的教学,老师需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教学,正确的表达出所学的知识。

小学语文老师的普通话标准应该在“二级甲等”及以上,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做到口齿清晰、发音标准以及理解能力强,不可以使用方言教学,以免造成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求自己做到“规范化”教学,避免因为自己的语言问题,对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扰。在课堂学习上,小学一般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老师应该做到用简短的话语诠释出所要表达的意思,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自我理解与消化,有不懂得问题在进行二次讲解。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不必一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有自我消化当堂课上所讲知识的时间,这样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此外,老师还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有不雅的动作和教学方面的口头禅,如果有,需要尽快改正,不要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2]。
(二)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
        在教学时,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使课堂上的氛围更为欢快。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没有自主性,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再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完全没办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使语文课堂的氛围更为活跃,采用较为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印象深刻。比如在小学语文的认字阶段,老师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帮助他们对生字的记忆,使生字也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也提高了小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就拿非常简单的“大”字来说,就可以使用“横画长,撇画弯,看左边,写右边,左右平衡才好看”,用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就会顺其自然的想起这句顺口溜。这样不仅仅生动形象还可以记住生字的具体写法,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艺术化。
(三)教学语言的音韵和谐
        中国语言所谓博大精深,其中和谐的音调、韵律就是组成音韵的基础要素,也是汉语的一大特征。在课文朗诵中需要具有抑扬顿挫、整齐押韵和回环反复的特点,这些特点和音乐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说音乐和语文是一家,也可以称为语文具有音乐性,都具有着强大的音韵。在小学时,老师让我们朗读课文时都会告诉我们要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将课文读出来,这样才能表达出来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这就说明语言的音韵要在小学时就培养出来[3]。也可以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使全部同学都参与进来,既能丰富了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体验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要从小教育,体验语言中的魅力之处。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文化艺术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教学要有多方面的改善,在课堂上要使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方向明确,对学生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在语言的探究方面,要使课堂上语言的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启发性,课堂上的话语要有幽默性,对学生多使用鼓励激励性的语言,语言要有情感,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对学习提高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老师要在教学时多运用语言艺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语言艺术的运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2):69-73.
[2]马水英.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有效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6.
[3]张崇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