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张洁芳
[导读]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给予小学生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给予小学生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我国越来越注重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越来越普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完成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教学特色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究;
一、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研究的含义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持续推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国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能够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国将综合实践活动以必修课的形式加入到了小学的教学课程当中。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而学生就是这个学习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学生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来推动整个活动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完全实践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独立的去完成整个活动,而教师则是担当了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多种主题、任务活动、研究方法等的综合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现代教育观念下的产物,是教育教学内容中个性化的内容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密切接触社会,在亲身实践中进行学习、丰富和总结社会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为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
        学校是教育真正开展的地方,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不能脱离学校。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地域性较强,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特质,在其中所发生的问题也是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需要对具体学校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以更好的解决问题[2]。
二、小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小学生在实施综合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其实践性,在活动过程当中,学校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及内涵,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二)综合性原则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合理的设置实践活动内容等。
(三)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具有开放性质的课程,其开放性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活动形式等方面,也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使学生的发展更具个性化。


(四)发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观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课程,更应注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取长补短,让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3]。
三、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时需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研究,才能保证其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及权威性。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素质教育观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中心,在此原则上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才能真正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每个地区都有差异,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观念等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综合教育活动时应按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等适当调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等,使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时,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为中心,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和培养进度,有顺序的进行研究,而不能一味注重培养结果,却忽略了活动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四、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科目,如语文、数学等,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立足于学生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紧密联系社会,养成科学探索的精神和态度,并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和素质等。
(二)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如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正是时代发展变化的体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能力,这也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4]。
结语: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研究对更好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不断优化其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能更充分的发挥价值及作用,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珍.小学生STEAM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8(08):52-55.
[2]白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为例[J].中国教师,2015(16):63-67.
[3]殷定剑,秦显珍,刘兴才.创建实践基地  培育创新人才——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纪实[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4):13-14.
[4]金百炼.走课程校本化之路  促学校特色化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3(11):3-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