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李冬梅
[导读] 随着道德素质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亟需一批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摘要:随着道德素质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亟需一批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优秀道德品质养成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科学、合理的学习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具体策略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感恩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受人欢迎的人,还能使他们凭着良好的分辨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既然感恩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将其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呢?在此,经过日常教学经验积累,笔者仅从自身理解出发谈谈自身理解与感悟。
        一、借助课程资源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指的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其实,作为一门文学性、思想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材编者编写之初,教材编写者便已经根据思想价值、文学价值以及德育教育价值等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心筛选,反复审校、核对。因此,借助意蕴丰富教材内容及其相关资源等,我们不仅能够将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能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审美体验中接受感恩教育,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比如,《猎人海力布》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主要讲述了一名叫海力布的猎人借助偶得的异能听到了山洪即将爆发的消息后,为拯救乡亲们而牺牲自己的故事。在该故事中,热心的猎人海力布因为帮助他人而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小白蛇因为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而赠送给了海力布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乡亲们为了感谢海力布的付出,便世世代代地流传着海力布的故事。通过小白蛇、龙王、人们知恩图报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引导小学生对感恩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使他们在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中形成善于感恩、知恩图报的思想观念。如此一来,他们才能在此后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成长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既可以借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挖掘文章主题,也可以使他们在文章主题潜移默化影响下接受感恩教育。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们不妨通过多媒体情境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真实、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在多重感官体验影响下更好地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处境,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为了抗日战争胜利而牺牲的英雄及其英雄事迹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英雄事迹的感染下深刻认识到幸福、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感恩于先人的付出时也能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生活,为此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借助读写实践实施感恩教育
        读与写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方式。借助读写实践,我们不仅能使小学生对感恩教育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使他们在感恩教育的相关讯息影响下逐渐形成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重视读、写作用的发挥。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读写实践实施感恩教育,我们首先就要注重阅读作用的发挥,为小学生精心筛选一系列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故事、诗歌以及精彩散文作品等。如“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末到家》)……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我们不仅能够使小学生阅读中感受浓浓的亲情,还能使他们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以及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筛选一些纪实类文学,如汶川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等社会救援纪实等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中领悟国家之爱、民族之爱、社会之爱。其次,注重写作优势的发挥。如果说阅读是一个信息写入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写入信息经过再加工后写出的过程。借助于“输入——加工——输出”这个过程,我们不仅能使小学生将感性思维进行理性思维、甚至是哲学思维的加工,还能使他们在条理分明、主题突出的文字表达过程中对感恩教育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下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加优秀的成绩。比如,在写作实践中,笔者便曾要求学生清晰罗列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书写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表情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凝重,写到最后时,甚至有个学生情难自己地哭出了声!我看到她写了满满一大张纸,都是妈妈为他做的点点滴滴!在交谈中,她告诉我,“今早还因为妈妈催我起床吃早饭的事情和她吵了一架,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三、借助班级交流实施感恩教育
        班级交流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渠道。借助形式灵活的班级交流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感恩教育,养成善于感恩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比如,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时,我们可以展开一系列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主题讨论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搜索一些母亲节或者父亲节的由来,也可以引导他们在自身生活经历的想象与关联中感受父母的关爱与付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把握微小的细节,善于聚沙成塔,才能帮助学生铸就更加伟岸的品格与高尚的情操。
        在班级交流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根据相关节日等实施感恩教育,也可以充分发挥出节日的历史教育价值。比如,在7月1日党的生日时,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就近的红色革命博物馆,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先烈事迹的同时感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礼;在9月10日教师节时,我们可以展开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交流、讨论活动,让他们了解“百年树人”的艰辛与不易。在重阳节期间,我们既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敬老院或者孤寡老人家做义工,也可以让他们在回家后“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等活动。……在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能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首要任务,还能使他们深入了解到感恩是发自内心地,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感,用音乐的柔软与善良唤醒其感恩之心。比如,《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母亲》、《为了谁》等。在音乐情境的熏陶与感染下,小学生势必会对感恩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想要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等综合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感恩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如此一来,我们才能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造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小学生感恩教育浅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
        [2]曾婷.研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3]王梅,李文平.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新型创新模式[J].新课程(下).2013(04)
        [4]郑朝辉.让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