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文本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李苗苗
[导读] 阅读与写作互为一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内容。
        摘要:阅读与写作互为一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征,对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读写结合有效开展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需要从语文课程实际出发,力求彰显语文教学的价值,既要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方法,也要在写作中深化各项能力,这也是读写结合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把握文本线索,学习表达顺序
        语文阅读强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训练学生在接触到一篇新的文本时,首先去辨别文本的体裁,进而从文本要素入手,比如记叙文就要在第一遍阅读中去寻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等,在此基础上,接下来的阅读就需要对文本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手法进行品析。具体地,教师要立足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教材文本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阅读教学,而至于在此基础上再如何安排写作训练,就要根据文本阅读后的收获来进行针对性的联系。比如在一篇说明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将写作训练目标确定为如何使文本更加层次分明,同时兼顾表达的需要。以文本的线索来作为阅读教学的开始,在寻找上下文联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这不仅完成了“读”的教学,也渗透着“写”的思维,有效地实现了读写结合教学。
        以《漏》一文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去领会本文在结构上的安排。那么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故事主干是老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因互相惊吓而逃跑的故事,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做贼心虚”。从结构安排上来看,第一部分,老爷爷和老婆婆说出“漏”吓跑了老虎和贼;第二部分,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被吓昏过去。总结为:说“漏”吓跑老虎和小头→偷驴不成,反被吓昏→再次说“漏”。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本课的表表达顺序来在写作中加以体现。学生在进行完课文阅读学习后,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来内化刚刚所习得的方法。从课例中可以看出,在明确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后,就需要围绕中心思想来进行选材和组织安排,根据所安排的写作顺序来明确各部分所需要写的内容,重点内容部分可以分层来写。无论怎样,写作首先要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线索清晰,这样才能够使文章做到言之有序,其次再去关注文章的整体,准确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借鉴所学文本的结构顺序以及表达方式,整个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表达方法的掌握,还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根据段落特点,学习分段方法
        言之有序是一篇好文章产生的前提质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通过阅读来积累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从而加以运用。阅读是学生学习、体会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地体验才能够促成模仿和迁移运用的生成,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各种文本的构段形式及方式有一个清晰且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搭船的鸟》中,文章十分简练,前两个自然段是很常见的开头,为描写对象的出现做铺垫,接着作者从鸟的嘴、羽毛、翅膀分别进行了刻画,以红色、翠绿和蓝色来丰满鸟的形象。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文本的段式结构来组织教学,先抓住段落的总起句,也就是对翠鸟的初步介绍,引导学生去关注具体描写翠鸟的句子,在掌握这种分段结构后,再着重分析作者连用的四个的疑问句,让学生来仿照作者的这种写法进行小练笔。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到周边的建筑和环境特点等方面,来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写作方法的渲染和刻画来进行丰满,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
        可以说,教师紧扣阅读文本,强调文本的构段特点和细节方法,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小学中年级一般都可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在把握这一分段特点后,再在写作训练中加以内化,长此以往势必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立足文本情境,学习语言运用
        文本语言的亮点指的是一盘课文中令人眼前一亮且具有深厚韵味的语言,读来多耐人寻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刻意地找出比喻、拟人、夸张等带有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句子,这些既是文本的语言亮点,也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可以体现文章特色的精妙之处。捕捉文章中字里行间的美妙,是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体现,人文性旨在使学生感悟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思想;工具性则旨在促进学生养成摘录优美语句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两个方面都是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关键。例如,在《花钟》一课中,课上教师对文中每一种花特点的描写方法,以及写花的时间的方法进行了着重强调,为学生总结出语言表达的原则,即按照节奏、顺序,用词准确。那么在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一种或是几种自己喜爱的花,牢牢把握花的特点以及开放时间来进行小练笔。通过文本语言的两点,结合对表达方法的强调,让学生在领悟的同时加以尝试运用,既充分发挥了教材文本价值,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育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从多个方面出发,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策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作用,综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少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7.
        [2]任凤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