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生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白富强
[导读] 近几年,从我国高考考生的结构来看,体育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竞争。
        摘要:近几年,从我国高考考生的结构来看,体育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竞争。体育生在训练环节出现一些损伤在所难免。从这个角度来看,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体育项目训练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分析作为切入点,对高中体育生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高中体育生;运动损伤;预防;急救
       
        前言: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运动损伤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中所造成的运动系统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的损伤,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与运动项目的特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前,高考考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使得竞争有所加剧。体育生承受的训练压力以考学压力比较大,这也是造成其形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损伤较为严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尽管不能使学生完全避免在运动中受伤,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预防其在运动中形成身体损伤。
        一、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第一,肌肉肌腱拉伤。这是由于肌肉或者肌腱的活动量较达,使其受到损伤,主要发生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或者运动超负荷的情况,比如,短跑、跳远、跳高。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损伤的位置主要是大腿后部以大腿内侧;第二,关节囊损伤。这种损伤主要形成于外力打击、负重扭转或者碰撞等情况,会使得一些部位疼痛,肿胀等。一般会发生在篮球、足球、武术等项目运动中;第三,关节脱位。主要指的是使得关节的两节骨端脱离正常位置,出现错位,暴力作用容易导致。肩颈、肘、下颌等位置比较容易发生。一旦发生这种损伤,会出现剧烈疼痛,无法正常活动;第四,骨折。这种损伤可以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骨折会使局部疼痛,出现瘀血、肿胀、压痛等症状。
        二、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做好训练前检查工作
    体育教师在指导体育生进行项目训练之前,应该对训练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运动装备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场地当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学生的衣服和鞋是否符合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等。通过这个环节将可能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排除在外。
(二)训练前后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与放松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准备活动时,应该使学生进行一些静力性牵张的练习,根据适时性原则提高瞬时负荷。应该尽量使准备活动中的负荷强度与实际训练相符。这样的方式能将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以较快的速度调动起来,形成强度痕迹。放松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放松由于疲劳而造成僵硬的肌肉,使身体能回到初始的安静状态。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的感觉以及预防一些运动类型的伤病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三)严格保证动作规范性
    按照规范化的动作进行练习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不仅应该通过训练使得大肌肉群的力量有所增强,强化学生的耐力,进行柔韧训练,还应该对小肌肉群以及韧带训练给予足够的注意,尤其使是比较容易受伤以及较为薄弱的部位。

严格保证动作的规范性有利于使体育生的整体运动能力得到改善。
(四)培养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无论在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中,体育生都应该具备较强的自我预防意识,防止发生一些比较危险的动作,或者因为场地、器材以及外在环境与天气等因素影响学生的身体状况。另外,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专业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能躲避以及化解伤害性动作的能力。在日常的训练中,尤其是在参与比较激烈的身体对抗项目中,更应该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能够有效预防损伤的技能。
        三、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急救
(一)闭合性损伤处理
    第一,局部制动。对伤肢实施制动能有效使得伤病的疼痛得到减轻,防止再次由于活动而使损伤程度加重。一旦出现这种损伤情况,应该避免对其进行按压、牵拉等。可以用钢丝托板、保护带等进行固定[1]。一般情况下,制动休息的时间应该在受伤之后的48小时;第二,冰疗。这种方式能使得伤部的温度降低,使该部位的血管收缩,防止出血;第三,压迫包扎。在冰疗后,应该使用带有弹性的宽绷带对其进行包扎,保证松紧在适度的状态。这是进行现场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够防止组织出血或者增生。在包扎5分钟后,应该检查肢体是否有发麻或者发胀等现象。
(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处理
    第一,止血。高中体育生训练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是小的外伤,或者静脉出血,比较容易出现凝结,用消毒药剂涂抹并用三角巾包扎就可以处理。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动脉出血,就代表其损伤的程度较为严重[2]。可以采用指压止血法,也就是用手指压住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阻断学血液的来源,这样能达到临时止血的效果。如果压迫止血的方法没有达到效果,可以用止血带的方式,扎于出血部靠近心脏的位置;第二,保护创面,避免感染。从原则的角度来看,应该不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物品进行创面覆盖,而是马上送到医务室进行清创。另外,在为创面进行局部消毒时,应该将创面作为中心,以画圆的方式向外周进行消毒。
(三)骨折和脱位处理 
    如果在受伤的局部位置出现较为明显的畸形,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按照原则应该按照骨折脱位进行及时的现场处理,千万不能在并不了解损伤情况时对其进行手法复位。针对于闭合性骨折与脱位的现场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夹板或者树枝等进行固定,对肢体实施制动[3]。如果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应该做好保暖措施。针对于开放性骨折与脱位的问题,不仅应该进行止血、创面保护,还应该临时制动患肢,并对其实施固定。
        结论:综上所述,从高中学校的角度来看,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运动训练,还应该构建健全化的高考体育生的训练机制,做好医护监督工作。体育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量、强度以及训练内容。通过本文对高中体育生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高中体育生训练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苏怡怡.高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183.
[2]郑杰.高中体育训练中如何防范学生运动损伤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06):85-86.
[3]张建.高中生运动损伤原因及措施研究[J].运动,2016(24):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