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燃料电池热管理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尤其是在中国的申请概况,包括主要申请人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燃料电池 热管理 专利
0 引言
燃料电池电堆是一个敞开的电化学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工作时,需要氢氧供应系统、水热管理系统、电能变换系统和控制系统与电堆一起协调发电。燃料电池工作中,40-50%的能量以热能形式耗散。PEMFC工作温度一般在80℃左右,如果散热系统设计不合理,会造成电池温度波动过大,进而影响膜电极中的含水量,使电解质膜脱水、收缩甚至破裂。
1 燃料电池热管理专利概况分析
本文以Incopat中的检索结果为样本,申请日从2001年1月1日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以下从申请趋势、专利申请国家或地区分布、主要专利申请人等角度对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1.1 专利申请分析
.png)
图1 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在全球和中国的申请趋势
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在全球的申请量和中国呈现截然相反的趋势。2001年,中国燃料电池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在中国的申请量更是处于10件左右的水平,而全球的申请量已处于400件左右的申请量。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全球申请量在2005年达到顶峰,随后出现逐渐回落。国内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申请量在2001年至2015年基本处于平稳发展期,申请量在50件左右上下波动。2015年之后,国内申请则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
1.2 申请国别分析
.png)
图2 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不同国家/地域专利申请比例
图2示出了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不同国家/地域专利申请比例,从图2可以看出,排名前四的国家分别为日本、中国、美国和韩国,其占比达到全球的申请量64%。
1.3 重要申请人分析
1.3.1 全球主要申请人分布
.png)
图3 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全球十大申请人
图3列出了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全球十大申请人,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在全球的重要申请人全部为国外申请人。排名前五的申请人分别为西门子、现代、丰田、本田、气压。
1.3.2国内主要申请人分布
.png)
图4 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中国十大申请人
图4示出了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中国十大申请人,如图所示,中国在该技术领域内的申请主体主要是高校/研究所,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7个申请主体为高校/研究所,仅两3个为企业,分别为新源动力、上海神力和上海重塑。
2 结论与展望
从全球申请量趋势上看,国外专利技术布局早、布局广;国内技术起步晚,目前正处于刚刚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车用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多集中在高校/研究所,产业化薄弱,应用技术与日、韩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关键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研究所,但专利技术多为实验室水准,没有经过产业化检验,技术水准未知。因此,助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我国快速突破燃料电池关键设备的技术封锁,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国产化。氢燃料电池作为零排放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和生活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张红万(1988—),男,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