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郭世杰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郭世杰
[导读] 文章中主要分析了高中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摘要:素质教育思想理念的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内,教师应重视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认识到美术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美术知识的传授,让美术素材和美术学习内容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独立的见解思维。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形成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让美术课堂教学推动学生学习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高中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前言:审美能力的培养会激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美术课堂学习内容的魅力。同时,审美能力的提升会让学生高效完成美术知识的探索,挖掘美术学习的特点,促使学生突破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以及学科观念,领略美术学习的本质和内涵。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美术教学的现存问题和主要困境,针对性调整计划和方案,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一、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落后
    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理论知识讲解,随后让学生完成美术作品的临摹和美术绘画技巧的练习,硬性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强能动性,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限制了美术课堂的发展,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二)学生学习思维机械
    高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思维较为机械,对课堂中的美术作品感知能力较差。部分学生认为美术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较为浪费时间,主要将精力投放在文化课知识学习中,枯燥的教学氛围、学生机械呆板的学习思维阻碍了美术课堂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于实现在美术学习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2]。
(三)学生创新意识薄弱
    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被动完成相应美术作品的绘画练习,敷衍了事,以应付状态完成美术知识的探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3]。
二、高中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引进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入,会将美术课堂教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特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美术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方式相融合,从不同角度展示美术作品,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内践行先进的思维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有关“中国绘画的欣赏”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人物以及山水特点,在此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突破美术课堂教学局限,让学生综合提升学习水平。

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清明上河图》或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指引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引下从画笔、写意等不同角度分析美术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让学生挖掘作品内涵,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强化学生的艺术作品欣赏感悟,实现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目标。
(二)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互动课堂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参与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主动探索美术知识,主动与教师、同学分享美术学习感悟和美术学习经验。互动讨论的过程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美术学习方式,也会让教师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不同能力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有关“外国雕塑”的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讨论,通过对不同雕塑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通过雕塑欣赏大家收获到了怎样的情感感悟?”同时向学生提问:“静态的雕塑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动态思想情感?”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会让学生主动挖掘雕塑背后的内涵故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特有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善于通过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保证学生的热情参与和主动思考,实践过程会让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绘画知识以实践探索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丰富想象力,也会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好环境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中开展“文化艺术节”或“美术欣赏艺术节”,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在校园活动中加以展示,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集体参观、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升美术学习素养,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让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以实践方式呈现,会促进学生的思考,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际学习感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此外,在实践探索中学生主动完成不同学习内容的分析,会保证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性。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针对性对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加以改革,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互动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强总体素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体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增强,也会拉近学生与美术知识的距离,提升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的认知,与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会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取得总体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浅析高中美术课堂开设设计课程对提升学科素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50-151.
[2]林锦晖.品味提升从这里开始——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24-225.
[3]郭立增.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及创新素质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1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