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 王丹丹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丹丹
[导读] 摘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乡村是人类重要生存与发展空间,人类在乡村生活中的适应、改造操作促使多元乡村景观得以形成,乡村景观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及审美。
        荆门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乡村是人类重要生存与发展空间,人类在乡村生活中的适应、改造操作促使多元乡村景观得以形成,乡村景观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及审美。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乡村景观的审美性、生产性、文化性、历史性可以为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完成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运用策略
        乡村景观是区域历史发展和自然积累的统一结合,它是区域人文和生态互相影响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下城市生态文明特色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当下,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引入乡村景观的元素,能够促进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保留当地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发展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1乡村景观相关概述
        1.1定义及构成
        乡村景观主要指的是在乡村地区范围中,人文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综合表现。在乡村景观构成要素中,主要包含乡村人文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乡村区域文化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为农业生产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后者主要指的是农业农田景观以及林牧渔结合景观,如菜园景观、果园景观、鱼塘景观等。
        1.2主要功能
        乡村景观主要功能为:①环境保护。乡村景观可以让农民生态保护思想得到体现,体现了农民对当地特征的充分尊重,与此同时,乡村景观保护功能可以让生态环境更为平衡。②经济生产。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特点,乡村景观是人们以实用、生产为目的进行建造的。③风景游憩。乡村景观具有宜人田园风光,可以供人进行游憩,在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中,通过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有效应用,可以让环境变得更为协调,可以让人与自然和谐美得以展现。
        2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概述
        2.1开放性原则
        将乡村景观融入到在园林规划当中,应秉承开放性原则,积极的和社会公众展开沟通交流,听取其意见建议,确保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的融入符合在社会大众审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的掌控好开放的度,适当保留区域文化,避免出现过度开放的现象。
        2.2协调性原则
        在融入乡村景观的工程当中,还要始终遵循协调性原则,尤其是乡村景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应做好协调工作,在确保设计可行性的同时,合理的融入区域文化,保障规划设计的协调性与合理性。
        2.3遵循规划与保护结合原则
        在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能够充分体现出乡村风光,同时也是传承乡村文化的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在融入的过程当中要注重规划创新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展开规划设计,进而在丰富风景园林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对乡村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提升规划设计效果。
        3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措施
        3.1援引自然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后期人为主体的修缮和改造,因此也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人工气息,而人工类景观尽管在结构上较为规整且统一,但相较于原生态景色而言,也缺少了必要的特色,多了几分刻意为之的改造。有部分园林由于过于追求外在景观的美感,大量堆砌精雕细琢过后的建筑,因此在观赏上反而造成了群众的审美疲劳,也丧失了原本的特色和美感。

因此,相关主体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原始乡村自然风光的援引和保留,要重视树木、花草、河流、山石等自然景色同园林中人工建筑的相得益彰。要为天然植物的生长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并且相关主体也应当充分尊重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避免人为因素对其外观结构带来过于明显的改造,以此来促进自然景观的生长和发育。总而言之,相关主体要重视将乡村自然元素引入以建筑园林的构建中。
        3.2结合农业
        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对乡村的风土人情没有基本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农业生产的基本体验,甚至有许多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是抱有偏见和误解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传播范围,同时也缩小了乡村景观的受众范围。因此,相关主体在园林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将农业劳动的元素加以援引,以此来提升城镇居民的农村体验。当下,有许多城市园林格局规划中会为居民保留简单的农业种植空间,以此作为群众体验农业种植劳动的基础,种植的作物基本上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为主。除此之外,相关主体可以在园林设计中开辟出特定的农业种植基地和农村体验基地,同时也可以在基地中设立特定的展板或者多媒体播放设备,为群众讲解基本农业种植的过程和农业生产的程序。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居民体验农业劳动和农村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消除城市和乡村之间长久以来的误解和隔阂,能够促进城市和乡村居民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3.3双效共赢
        相关主体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互相平衡,要推动两者的双效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园林的长久发展,同时也可以改善乡村景观建设的经济状况。相关主体可以在园林建设中引入适当的农业消费项目,例如农家乐等。同时,乡村居民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景观优势,开发特定的娱乐活动和项目,以此来促进乡村消费的增长,为后续的景观维护和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3.4注重乡村景观的历史与地域意义
        乡村景观之所以能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其体现的特有地域文化分不开,乡村景观除了能够带来一定美的享受之外,还能减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偏差。不同地域孕育的不同乡村文化能够丰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乡村景观区设计建设中设计者不能忽视应重视一些特征性乡村景观,体现这一地域文化与历史特征的标志性景物,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从而打造更具意义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对难以理解的文化应进行提取文脉,方便普通民众理解,加强原有乡村景观保护等工作,注重乡村景观的不断更新。对于比较难于理解的乡村景观除了必要景观实物设计之外,还要摆设提示牌,可以通过提示牌加深人们对地域文化理解,主动加入到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去,积极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成吉思汗行宫墙壁四周写着该行宫建立背景,建设年份,及建设意义等。地域文化景观保护工作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随着对乡村景观设计的重视,对原有乡村景观区设计进行扩建、改建时有发生,在此过程中设计者要注重对原有乡村景观的保护,根据原有乡村景观特点建设增加新的乡村景观。新旧景观之间有文脉的联系,这样不仅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也是对带有文化特色的新旧景观进行宣传。
        4结语
        乡村景观建设能够提高乡村内部的经济发展速度,人为参与设计过程中,所建设而来的景观会随着乡村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使得整体的外观具备有较强的整体协调性。而将乡村景观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的自然感,还能够进一步调整城乡布局、促进城市发展,这充分体现出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艳艳.美丽乡村规划中地域性的乡村景观设计运用——以晋江市龙湖镇南浔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6,(03):17-20.
        [2]陆明华,邸平伟,马存琛.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沈家村乡村景观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6,(06):286-290.
        [3]张扬汉,曹浩良,郑禄红.乡村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360-364.
        [4]王小雨,李婷婷,王崑.基于乡村景观意象的休闲农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07):297-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