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八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但建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如何面对安全管理的问题及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可以从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意识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管理措施。
前言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柱点,它为我国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成果,在我国建筑项目施工行业水平的提升,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活力和经济效益,使得建筑施工管理的制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建筑工程施工复杂化、设计多样化,高空作业多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建筑市场多元化等特点,加上施工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施工过程、施工环境也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多了,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虽然伤亡人数在逐年减少,但事故总量仍在增加,给人民群众生命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201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42起,上升6.1%,死亡人数增加33人,上升4.1%。所以,建筑业仍然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度位列非煤矿山之首。
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问题和现状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
2、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
3、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野蛮施工;
4、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二)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生产现状依然比较严峻。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事故总量仍然比较大。虽然每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在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比较大。尤其是2018年较大及以上事故出现反弹,共发生事故734起、死亡840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42起,上升6.1%,死亡人数增加33人,上升4.1%。。
2、较大及以上事故仍然较多。2018年,全国较大及以上事故按照类型划分,坍塌事故10起,占事故总数的45%;起重伤害事故4起,占事故总数的18.2%;中毒和窒息事故3起,占事故总数的13.7%;高处坠落事故2起,占事故总数的9.1%;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和其他事故各发生1起,各占事故总数的4.5%.年
3、各地安全工作不平衡。2017年与2018年相比,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交大及以上事故22起、死亡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4.3%,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3.3%。其中有15个地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4个地区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4、建筑市场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比较多。从招投标环节看,既有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或者直接指定施工单位等违法违规行为;又有投标单位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围标、串标,阴阳合同,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还有招投标代理机构“中介不中”,与招标、投标单位合谋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承发包环节看,还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企业经营管理看,由于建筑市场过度竞争,或者业主的明示、暗示,企业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降低标准;如有的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规范标准勘察设计,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有的施工单位不按强制性标准施工,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的监理、监测单位不按标准规范监理、监测,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不报告、不反映。从企业资质、注册人员资格管理看,有的弄虚作假,有的出借、出租,有的资质挂靠,有的隐瞒不良行为、隐瞒质量安全事故。以上这些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给我们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大量的隐患,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且,从大量发生的事故调查说明,其中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2017年9月1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发生的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2017年11月20日,发生在山东聊城市高唐县尚品福城三期打桩机倾倒事故。因此,必须下决心、下功夫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必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5、建筑市场的监管不到位。归纳为“三多三少”,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比较多,执法监督检查相对比较少;市场准入管理相对比较多,市场清出管理相对比较少;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审批管理相对比较多,审批后的后续管理、企业和执业人员的动态管理相对比较少。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查处,严重扰乱了我们的市场。
6、事故查处不到位。虽然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对照法律法规还远远不够。
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
切实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在工程开工之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的职责,提高各方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由业主、监理、设计、承包商等所有参建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根据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的职责,按“业主宏观管理、监理监督检查、承包商全面负责、作业人员具体保证”的原则,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要求参建各方按各自的安全职责设置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2、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
目前,施工企业压低安全投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施工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减少了安全成本的投入;二是,业主拖欠工程款,甚至有的业主仍然要求承包商垫资。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困难,消减了安全资金的投入,甚至完全无力投入;三是,低价中标,实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过程中层层转包,基层第一线的施工队伍往往已无力支付安全施工的必要费用。
施工企业追求利润,降低施工安全成本往往是谋利的首选。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不刻意降低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施工安全成本。这与实体施工中偷工减料不同:其一是降低施工安全直接成本并不影响工程实体的形成及其质量;其二是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是一种长期责任,而施工安全只在施工期内发生,往往存在侥幸心里。
业主拖欠工程款项。
当前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少隐患。另外,要求承包商垫资,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主业要求承包商垫资,但垫资现象仍屡禁不止,这使安全资金的投入又成泡影。
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更新安全设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等,应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源公示、危险隐患排查工作,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意识
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源公示、危险隐患排查工作。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前,应以书面形式和清楚简洁的方法对施工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另外,安全技术交底应分不同工种, 不同施工对象,或是分阶段和分部分项、分工种进行。总之,安全技术交底应及时、细致、切合现场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4、加强日常管理
(1)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3)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5、制定实施各种有效的重大隐患、危险源防范措施。
据统计:高处坠落占46 %、触电占14 %、坍塌13 %、物体打击占11 %、机械伤害占6 %、起重伤害占4 %,这六类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4 %。
(1)高处坠落 除管理和安全意识的因素外, 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投入不足, 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不到位。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应事先体检,严禁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患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从事高空作业。在≥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或安全帽)的尾绳长度不宜超过2m。高处作业用的梯子应坚固完整。梯阶间距以30cm为宜,单面梯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作业人员上下通行时必须由楼梯上下,严禁跟随起重物件上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平底鞋,严禁穿硬底、带钉和易滑的鞋。高处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在上下两层中间设密铺板或其它隔离设施。作业搭设的云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安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高处作业与地面的联络、指挥,应有统一规定的联系方式,不得多人指挥或越权指挥。
(2)触电 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等等。不得在带电导线、带电设备等附近将火炉或喷灯点火:施工现场临时供电线路的架设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在施工方案中,对高空作业必须有详细的安全措施。遇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正确进行抢救。遇到电气着火时也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正确选用灭火器具,迅速进行灭火:不得在高、低压电力线路下方施工,也不得在其下方搭设作业棚,建造临时的或永久的生活设施以及堆放构件、材料等杂物;每个移动电器的设备、施工间隔的电缆均应分别装设控制开关,开关应装在醒目和便于操作的地方,开关一经断开就能使设备或施工间隔全部失去电源。
(3)坍塌 坍塌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范措施;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制定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或者围护结构设计不合理,支撑材料强度不够等。
(4)物体打击 造成物体打击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的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的机械设备防护和个人安全防护未做好。
(5)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 据分析绝大多数此类事故都出在塔式起重机上。其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二是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是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四是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高空坠落半径范围内的砂浆搅拌机、搅拌站等要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启动装置、离合器、保险链、防护罩必须齐全完好,安全可靠。从搅拌机停止使用到搅拌机料斗升起时,必须挂好上料斗的保险链。维修、保养、清理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监护。圆锯的锯盘及传动部位安装防护罩,并设置保险档、分料器;凡长度小于500mm,厚度大于锯盘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圆锯。砂轮机应使用单向开关,砂轮必须装设防护罩和牢固的托架,严禁使用不圆、有裂纹和磨损剩余部分不足25mm的砂轮。垂直运输设备需有防冲顶限位装置,垂直运输设备需附着在主体结构上,并做好接地系统要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从防范这六种伤亡事故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重大隐患、危险源防范措施。
结语
要减少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完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应该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无小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追责的管理理念;加大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和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意识等措施入手,多管齐下,才能切实的从源头减少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J].土木工程学2004,37(8):77-82,87-87。
[2]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 2019年3月统计数[R/OL],
[3]梁美健,朱允伟.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资现状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09年第12期下,108-110
[4]潘承仕,张仕廉.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J].建筑经济,2003年第12期,总第254期,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