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刘兆腾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3期   作者:刘兆腾
[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因其所具有的施工质量高、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循环经济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速度仍旧较为缓慢,同时还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对装配式建筑的长远发展不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因素影响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需要以此管理模式为依据来组织和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不足
        1.管理条目不够精细化,缺乏精细的管理条目,也就意味着在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分析管理的各个要素,致使出现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内容、指标漏项等问题。项目管理始终围绕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控制,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依然采用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在成本方面,以施工损耗为例,甲乙双方应事先协商达成一致,否则损耗过多,双方难免会因这笔费用分摊产生纠纷,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管理不够细化。2.管理衔接不够紧密,随着施工专业化发展,更多的施工分包形式出现,而装配式建筑具有更复杂的管理内容,若总包统筹协调能力不足,会导致分包相互独立、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对进度、质量、安装等造成影响。在组织管理各分包单位的同时,应积极主动提供与分包有关的资源及服务,加强分包之间的衔接协作,使工程进展更加顺利。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须做好预留设计工作,考虑方案的可靠性,如细部设计不完善,施工阶段难免出现返工重建,甚至安全问题。
        2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提升政府的推广作用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企业还处于观望和试探状态。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多宣传装配式建筑,并颁布相关政策来扶持和发展装配式建筑。例如,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支出一部分财政来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助力,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进行有关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政府的推广和重视,会使得企业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顺应国家的号召,也使得更多用户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优点,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2.2招投标阶段
        现阶段,我国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规定的方式是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而工程总承包模式又拥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其可以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包,这就使得这种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主体、也会有非常多部门的参与,一旦管理流程需要面临调整需求,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流程,确保流程的稳定性,减少对多方主体利益的影响程度。关于招投标阶段管理流程的具体优化需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协调和解决好当前正在适用的招投标规定与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中最亟待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在前期参与装配式建筑项目咨询、监理的机构和单位没有资格参加投标的权利,这对于工程总承包方工作的开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素。其次,要增强具备承接工程总承包实力的企业数量和质量。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周期长,对总承包方的实力要求非常之高,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要求较高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招投标的企业数量很少,选择性就会非常少,这是当前招投标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3重视整体管理
        匹配重点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有效地分析管理条目是其推行的基础,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可以引入评估法,可以对不同条目的管理结果进行直接的表达,借此实现更好的施工组织,确保管理机制趋向于明确,然后对监督机制进行优化。如进行装配施工的时候,实行评分制,满分10分。如果施工合格或者超过标准可得10分,达标得6分,要是装配出现问题,如连接不紧密、损坏结构等情况,根据实际扣除所得分。依托最后的得分结果,对扣分的原因进行分析。假设装配施工得分为5,其最主要的问题为装配缺乏良好的密闭性,这些原因有设计不当,也有施工不当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调整。要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使用这样的措施,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自上而下地分析探索并科学地处理,就能够优化整体施工效果,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了保障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还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对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析。在早期设计阶段很好地进行管理,科学地管控质量、进度、安全等,这对项目管理整体性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4施工阶段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质量和工期的监管,其中涉及到几个具体的优化需求,分别是:第一,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专家评审环节,由工程总承包方来牵头组织专家评审,对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专业的管理建议。第二,强化对现场施工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总括:根据现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创建起更加一套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流程的优化与完善来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
        2.5升级管理模式
        1.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入工程总承包(EPC)管理模式,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模式,扩大延伸工程总承包商资质要求和责任范围,明确各责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规则,将总承包商管理界限覆盖项目全过程,在整体上有效地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及发展水平。EPC管理模式能够让总承包商在建筑工程项目立项阶段与初期设计工作时就介入招投标工作,从而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积极地引用现代化施工方法与管理理念,另一方面也能确保相关投标单位应有的综合实力与资质,保证整个项目招标过程中的公正性、合理性与规范性。2.面对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构建一个一体化的专门审批管理渠道,涵盖装配式建筑法律责任、建筑监管机制以及专业的责任保险制度,将预制件生产、销售纳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生产企业质量终身责任,定期实施企业和产品抽查,加强对生产过程动态监管。特别是针对预制件及其建筑产品管理上,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约束。如此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项目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发展并完善,作为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所采取的新型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高以及资源浪费少等特点,可以满足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环保要求。
        参考文献
        [1]宋彦辉,方彪祺.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4):60.
        [2]贾宏俊,张树懿.面向装配式建筑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改进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6):12-16.
        [3]何中华.试析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9,(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