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阶段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和进步,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属于一种常见的防裂缝施工技术。如今建筑结构主要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过由于存在温度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变形或者是裂缝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建筑质量。其中在建筑施工时期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应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建筑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使用功能;?发展速度;?应用价值;
1 引言
现代化房屋建筑不仅要注重房屋的安全性、实用性,还应该从结构特点、功能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性能优化,特别是面对当前高层房屋建筑地下空间面积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整个施工工序的优化有效的提高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 主体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优化
2.1 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
后浇带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可以盲目的施工,作为施工企业需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图纸与现场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结合施工技术、材料等要求进行成本预算做好人员、材料、设备的资源配置和优化。为了保证后浇带施工的科学合理,还要在施工前做好技术的交底工作与相关的专业培训,确保现场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技术能力。
2.2 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的重要性
后浇带施工材料选择对后浇带施工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混凝土材料,并根据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和相关原则使用添加剂,严格按照混凝土投料顺序与配比选择施工机械。从当前后浇带施工的情况来看,混凝土材料主要选择一些具有坚硬度、伸缩性、抗压强度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在使用混凝土材料也就是成品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模板侧向压力能够符合混凝土作用力的要求,合理控制振捣器的频率并保证与模板的距离。
2.3 合理设置后浇带的综合考虑
设计单位在进行整体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后浇带对整体施工技术的影响,施工单位要根据现场进行设计优化确定后浇带的距离、位置,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周边环境、周边条件等综合考虑后浇带位置。确保后浇带能够与建筑整体结构相贴合并减少对后续施工工序的影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分层、分段施工,确保横、纵向钢筋均匀分布,并保证加密区的配筋率达到要求。根据现场的设计优化设置后浇带的位置,确保后浇带与结构主体的有效贴合,确保主体不会因为不均匀沉降和结构变形产生较大的应力影响。
3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运用
3.1 后浇带的施工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选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后浇带施工工艺设计要着重考量下列几个层面:(1)后浇带处模板支撑系统具有一定独立性,可与主体模板并列设计。此外,还要保障模板工作的独立性。施工人员要提前在相关位置预留清扫口。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拼接质量,不能存有缝隙,可应用有关材料加强模板间的密实程度,如此能有效减少漏浆、胀模情况的发生。(2)展开二侧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要提前设计挡板,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模板拆除和清洁工作。(3)为进一步加强后浇带施工质量,要保障整体结构的密封程度。可应用砌筑挡水台的方式展开工作。
3.2 后浇带施工材料选用
建筑施工中之所以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因为后浇带施工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能。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注重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品质良好才可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在实际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应采购质量合格经济成本较低的建筑材料。后浇带施工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要处理建筑结构中的缝隙,减少水分流入施工缝的情况发生。后浇带施工技术开展前,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特性选用拥有膨胀性能的施工材料。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强度浇筑完成后会展开振捣工作,此时为加强振捣工作效率可加入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收缩膨胀等情况。
3.3 后浇带详细施工流程
后浇带浇筑之前,先对其两侧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待达到后浇带的浇筑条件之后,方可开始后浇带的浇筑工作。浇筑过程中,要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层浇筑。每进行一次浇筑工作施工人员就须展开相应的清理工作,若后浇带内部结构中有碎石、碎渣、钢筋头等施工人员要展开细致的清洁工作。若混凝土中有凿毛,则需用有关工具剔除并用高压气吹扫。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要展开淋水湿润,湿润部分大都是后浇带侧面。接下来,施工人员要检测后浇带处架体,一般是对其进行加固和检验。此外,施工人员要保障混凝土材料质量并对其展开充分搅拌。后浇带施工是在热胀冷缩的基础上进行,受温度所限。只有温度达到标准后才可展开施工。
3.4 垂直形式的施工缝
后浇带施工时,垂直形式的施工缝有着更为苛刻的处理标准,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对其展开加固工作,减少混凝土漏浆、胀模等情况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要展开仔细的观察,初次凝固要应用压力水展开冲洗工作直到露出骨料,接下来需要清洗钢丝网。在上述工作中,为有效把控最佳冲洗时间,施工单位需要派遣技术人员展开实时观察,进而有效把控混凝土凝固时间,保障施工正常进行。
3.5 温度方面
为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加强建筑物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通常情况下,较为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温度是10℃。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施工人员需要把控收关时间,由于时间本身所具备不稳定性,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密切观察,但有时间限制,一般在浇筑完成两天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收关时间在清晨或傍晚,该时间段气温不高,可以避免干裂情况的发生。
3.6 后浇带保护及养护
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展开保护和养护工作。保护工作通常在后浇带施工时进行,施工人员在后浇带两边安装防水砖内壁上用防水砂浆抹匀,上述工作达标后要展开封盖工作,一般选用木质模板和铁质盖子进行。若工程需要,可安装挡水带。后浇带养护工作要在浇筑工作结束的12h内展开,为期28d,在这段期间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并安装有效的保温装置。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如今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和进步,后浇带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建筑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仔细地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确保整体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晓俊.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实践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42+145.
[2]肖晓斌.建筑混凝土施工和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应用[J].散装水泥,2019(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