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改进对策实证研究国跃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   作者:国跃
[导读] 为了对当前的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改进,
        摘要:为了对当前的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工程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工程中管理方面对质量标准的认知不足,对材料质量检查不充分,在分包方面不够严谨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希望对今后的相关工程实践给予指导。
关键词:施工质量;对策;建筑工程
引言
        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是否合格的关键,它会直接影响建筑也得生存与发展,间接影响着居民的财产安全及人身安全。虽然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提升了对施工质量的重视,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章程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偏差,实际的工程管理中,过多追求工程的完工速度、过度控制成本,这都是对质量管理的忽视。所以,要提升企业人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度,对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差错进行全方位分析,推出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发展。
1.强化管理的意义
1.1促进建筑行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我国不断推进,这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工程质量就变成决定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员受伤的问题被社会及媒体持续关注,这成了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1.2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想要变强大,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站稳脚跟是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对施工质量引起重视,只有质量关得以保障,才能让品牌形象被公众所认可,市场信任度提升,才能获取经济收益回报社会。
1.3以消费意愿为前提
        我国的消费市场逐渐成熟,我国的消费群体越来越理性[1]。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建筑物的质量,消费者只会把重金花在提前了解且信任的建筑企业,在消费前,人们对全方位了解的建筑工程给予充分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会确定自身的消费投资意愿。所以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2.1法律意识欠缺
        一切企业的管理者和技工对质量的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由质量问题引发的后果的严重性,在施工过程中没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法律手续不健全的前提下仍强制施工,对建筑材料的采购没有严格把关,一系列的行为都会导致建筑行业引发相关的质量问题[2]。
2.2对分包单位、施工材料审核不到位
        在确立分包单位时,虽然在进行招标前就会对总包单位做相应的规模限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总包单位又将自身工程进行分包,总包单位的终级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在分包单位的审查环节,总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对整体的项目产生不利影响。采购材料的时候也会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在材料验收环节放水,导致偷工减料的现象频频发生,对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其他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在用工时机械化程度不高,使用的设备、材料都太过繁杂,质检体系不健全,各个工程流程间的衔接不当,缺乏配合。工地施工不够现代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依旧依赖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在成本控制方面,工程设计没有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计量,造成的错误使得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材料采购等环节带来的隐患问题都会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
3.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加强管理的有效对策
3.1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法律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队伍要彼此协作。因为业主是工程的最终消费者,所以施工前要提前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工程质量,达到业主的满意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要按部就班有序进行,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应布局,要加强质量符合标准的落实,在验收环节要严谨进行,并对验收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整改[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可以结合相应案例进行讲解,用事故来对员工的重视程度加以提升,加大教育体系建设。


3.2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
        一个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就决定着材料的重要程度,加强对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检查,在采购材料时需要对供货商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综合价格、质量等多方面信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货商,确保所用材料的安全程度,保证能够达到施工的标准,并要做到供货及时。在领取时要遵照制度,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3.3设置QC小组加强监管
        组建QC小组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客观分析,组建成员时要鼓励项目组的管理者、施工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在小组工作中,要坚守民主,大家推选组长,发挥全员的积极参与度,为提高监管工程质量发挥力量。坚持全员自愿参加的原则,每个人都发挥自身创造力,达到小组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在执行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采用统计报表、技术档案等多种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检查,特殊情况下可以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当然要注意合理性,制定工作目标要合理,避免目标有违项目的初衷的现象的发生、检测过后要针对产生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立刻下放执行,确保改进对策对项目效果确实会产生改善的结果。
4.对X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实施改进对策的实证研究
4.1X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及目标
        X 建筑工程的项目总面积2.5W平方米,其面积长方形。建筑基础是灰土挤密桩。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承建公司特意设立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的质量检查,由总工程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同时配备各个不同职责的部门,形成一套完美的监管体系,。
4.2建立高素质项目组
        承建公司要有针对性的对人才进行选拔,由工作经验丰富且极具责任感的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工程的员工要具有专业的能力以及水平,对质检方面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在项目部成立的开始阶段就要对各个部门岗位进行权责分明制。配备相关的检察人员、施工人员,确定各个环节良好衔接,员工各司其责。
4.3做好技术交底
        项目相关部门要明确施工人员的技能,对工长和工人进行技术检验,确保质检人员了解操作流程与规范,强调施工过程的重点环节,将质量管理贯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验收阶段要对每个工序都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保证每个环节无误,整体工程质量过关。在检查过程中可以采取现场取样,来做对比实验。
4.4QC小组的设立及监管
        项目设置了相关的QC小组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发现:工程的地基用的是灰土挤密桩,在对五组桩进行实验后,小组进行了相关检测,发现了两组的质量不符,小组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如下:在施工过程中规范化不足,灰土的搅拌不均匀,而且所用的桩锤不符合施工要求,选取的现场的土质也不符合质检标准。
针对发现的问题,小组制定了改进的方案,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指点培训,强化技能,解决技术问题,选择钻进的档位要合理,采取降水等方法软化土质,使土质达标,对称进行校准,要确保其土灰的配比绝对精准,充分搅匀确保减少误差。通过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后,再次检测发现确实能够让各项指标均达到检验的标准,说明这样的监督流程是很有成效的。
5 结 语
        施工质量的监管是我国相关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否胜出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重视。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建筑工程里存在的质量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了应对策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材料选择、分包单位的选取方面做出建议,就问题推出改进策略。提出建立QC小组进行监管的创新性方法。这些都很好的为建筑工程避开不足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5
[2]朱跃武,石永,朱俊峰,等.原位剪劈法检测混凝土抗拉与抗压强度的装置与方法:201510564665.X[P].2015-11-8:23-28
[3]盛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