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改编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6期   作者:庞蓓桂
[导读]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
        【摘要】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是一种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多样的游戏。它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会,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民间游戏给予我们的探索空间是无限的,虽说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改编创新,但不可以丢弃,应将有时代印记的传统铭记于心。孩子们不仅仅全面发展,更是不忘初心。
        【关键词】民间游戏 现状  改编与创新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现状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民间游戏逐渐被人们忽略。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园现代教玩具在教学和日常生活普遍大量地使用,民间体育游戏逐渐被人们忽略,有相当多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已濒临失传的境地。
        (二)家长方面,家长包办过多,束缚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说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过于包办,出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考虑而限制了孩子的参与,或者在监护下才允许他们有限度地参与。从而,我们的孩子变得自私、不懂得分享,活泼好动的天性被扼杀,人际关系沟通的机会也在不经意间被剥夺。在体验中创造的民间游戏活动,因游戏活动主体缺失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三)教师方面,在民间游戏的认识上有所不足,实践上也是纸上谈兵的颇多。近年来各地幼儿园都有做关于对民间游戏的研究,在许多著者为幼儿园工作一线教师的文章中有所呈现。但不难发现部分老师在民间游戏的认识上有所不足,其实践经验也尚待提高。
         二、收集有意义的民间游戏
        各年龄段结合主题活动要求,经过研讨整理出来的已经开展过的或正在开展的民间游戏内容:
        小班的基本要求:游戏内容具有情境性;玩法简单,规则简单;走、跑、跳、钻等简单的动作要求。推荐内容:《小老鼠上灯台》、《猫捉老鼠》、《跳格子》、《捕鱼》、《赶大车》、《吹泡泡》、《红灯绿灯》、《大饼油条》、《走木桩》、《拉勾上吊》、《拉大锯》等。
        中班的基本要求:有初步合作的要求;较简单明确的玩法和规则;促进动作的灵敏、协调。推荐内容:《系手帕》、《金锁银锁》、《荷花几时开》、《石头剪刀布》、《跳房子》、《抬花轿》、《揪尾巴》、《炒黄豆》、《炒豆豆》、《跨步子》、《黄狼偷鸡》、《抽陀螺》、《猫抓老鼠》等。
        大班的基本要求:有竞争性、合作性;能促进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等个性心理品质;游戏玩法、规则相对复杂,并可改编或创编。推荐内容:《扎手帕》、《木头人》、《老鹰捉小鸡》、《踢石子》、《占房》、《“盲人”击鼓》、《丢手绢》、《“贴膏药”》、《脚尖脚跟脚尖跳》、《拍手背》、《踩高跷》、《翻纸片》、《跨步扔沙包》、《踢毽子》、《扔沙包》、《顶沙包》、《夹包跳》、《跳绳》、《滚铁环》《跳竹竿》、《抓石子》、《吹羽毛》、《弹蚕豆》、《跳橡皮筋》《舞龙》、《舞狮》、《两人三足》等。
         三、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实施措施和成效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激发教师开发利用民间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掌握了如何将传统民间游戏开发成园本课程,具体教学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民间游戏。我们主要利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不同的形式组织,以满足孩子的个体差异。
        1.集体性活动:集体活动,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集体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掌握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规则,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比如为完成中班促进动作发展目标“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可以按各班情况分别选择“抓鱼”、“荷花荷花几时开”、“贴大饼”等民间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幼儿能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了预期教育目标。


        2.区域性活动:活动区是孩子自由建构的乐园,为丰富活动内容,我们可以在益智区内适当地选择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性质的桌面游戏,如“挑棍”、“弹蚕豆”、“抓籽”。又如民间游戏“挑花绳”,能让短短的一根线变幻出各种形状,深受幼儿欢迎,而且材料简单安全易使用。该游戏可单人进行,也可在2—3人中进行,能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能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每天吃完中饭,很多大班的孩子都选择玩“挑花绳”的游戏,看着绳圈在自己双手下被挑成诸多不同的形状,心里都乐滋滋的。
        3.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们重温经典民间游戏,勾起了对自己美好童年的回忆。在
        引导孩子游戏时,家长的那股认真劲儿让人感动。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使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自然,关系更为密切。它真真实实地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架起了心灵交流的桥梁,使孩子的情感得以更健康的发展。
        (二)实践的研究,园本课程中民间游戏的改编与创新得到的成果展示
        1.通过园园结合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开发民间游戏的积极性。
        根据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民间游戏。利用农村资源如:竹子做成高跷,用梯子搭成小路,用稻草当成小山等等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堆积,在玩耍中发展了孩子们的交往、合作、动手、创新能力。
        镇教研活动“民间体育游戏”专题研讨会,使教师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幼儿园自然环境的优势,使他们认识到要改变活动材料少的现状,只靠伸手要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开发利用所赋予的优势,变废为宝。
        2.通过开展亲子民间游戏活动,架起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
        亲子民间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能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注重挖掘、整理、实施民间游戏,通过老师与孩子、家长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在亲子活动中不断丰富、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是本阶段的研究重点。如:请爸爸、妈妈来园参加我们开展的亲子游戏,并进行一些亲子大比拼活动,由于是亲子游戏,在比拼中,家长和孩子不断的互动,无论平衡还是反应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孩子眼里,他们说大人们愿意和自己玩了,也喜欢和自己商量了,变得容易接近多了,在民间游戏中自己和爸爸妈妈这些大人们都成了小孩子了。是民间游戏使得大家在心理上达成了平等的前提。
         四、民间游戏改编和创新今后的方向
        随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民间游戏给予我们的探索空间是无限的。在短短的一年中,以上还只是研究路上的一点小花,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民间游戏可在若干个年龄段同时进行。应如何融合?在主题活动中如何进一步拓展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的创新不仅仅在游戏内容和形式上,在其它方面是否可以再次创新呢?这些,都将是我们的困惑,同时也是今后探索与研究的方向。我们教研组预想将来能把我们的第一手材料留下来存档成册,并将可行性的材料真正地在幼儿园里实施利用起来,不断加强民间游戏类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亚红 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  2014-1
        2.赵晓卫,李丽英,袁爱玲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  2015-6
        3.朱清,侯金萍   幼儿园优秀体育活动设计99例(万千教育)2015-5
        4.付维菊 民间游戏初探 幼儿教育??2006-7
        5.顾忠英,徐丽 利用农村自然教育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学前教育研究.201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