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海绵城市理念内涵与意义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原理与要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与参考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原理;设计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雨水疏通系统的重要举措,使城市在雨季时,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处理系统。社会的进步,使得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品质及效率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建设中的漏洞,使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隐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1、海绵城市基本概述
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给排水工程专业名词。众所周知,海绵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吸水,海绵城市就是可以使大量水资源可以得到合理利用的城市。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科学的水处理策略,使整个城市的蓄水能力得以更好地展现,避免城市积水过多,造成城市泄洪问题。在人流较为密集的区域,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利用城市吸收雨水的吞吐能力,对雨季大量积蓄的雨水科学地再利用,应用大量蓄水能力较强的材质作为城市海绵体构建的材料,从而更好地避免城市雨季产生大量的积水,影响整个城市的正常生活。海绵城市其本质含义就是将水合理利用的过程,通过水的积蓄过程、净化处理过程、具体应用过程,从而使城市在遇到大量积水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进行整体协调,将水进行统筹分配,进而达到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不仅包含了河流湖泊等水系,还包含了绿地、花园等相关的配套设施。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将雨水渗透、储蓄、净化、再利用等,进而更好的改变当前城市排水现状,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同时优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另外在解决城市内涝相关问题时,还能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实现人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
另外,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雨水中所含有的杂质和污染物也不断增加,雨水降到地面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则会对地下河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雨水直接通过管道排出而没有通过路面渗透,则会造成地下水不足,长此以往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当在短时间内发生大暴雨时,则又会因为雨水量大面积的汇集导致水位上升,进而增加了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最终形成内涝问题。水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内涝,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能够最大程度的修复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系统,通过雨水的综合利用形成良性的水循环系统,进而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城市的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原理
2.1 城市给水设计
城建规划人员在进行城市给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水文地理因素,对于城市地势高的区域设置多级加压供水设施,保证供水压力。除此之外,考虑到城市的气候降雨分布情况,应当将用水量较大的生产项目安排在降水充沛的季节,同时考虑城市水库蓄水和防洪问题。总而言之,城市的给水设计要做到动态调节,保障生活,支持生产。
2.2 城市排水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各类工商业企业和居民的生活污水数量激增,对于排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当综合考虑雨水、污水的排放,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城市的地形设计好泄洪排水方案,对于排洪沟渠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对于城市地下的排水管道,要保证其直径和管道材料符合标准,有条件的采取地下管廊施工,确保排水畅通。除此之外,城市排水设计应当保证城市的各类污水都能够进行环保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没有污水直排现象发生。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的设计要点
3.1 城市人行道设计要点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人行道是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重要部分,保障着广大行人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人行道由于其面积较大且承载压力较小,因此可以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设,从而在保障人行道通行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下雨时将雨水透过人行道渗入土壤中,在避免了人行道积水的过程中有效的补充了地下水源,做到一举两得。
3.2 车行道设计要点
在当今的城市建设领域,由于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车行道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新建、改建道路越来越宽,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地表面积。传统的道路建设方式采用非透水沥青进行车行道的铺设,容易在城市遭遇暴雨时产生雨水径流,影响道路行车,与此同时,不透水的道路容易使得热量聚集,产生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概念的指导下,在进行车行道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层铺设透水垫料,上层采用透水沥青的建设方式,这样一来,能够在大雨来临时快速的将雨水渗入地下,减少暴雨对路面造成破坏,同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
3.3 绿化带设计要点
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城市绿化带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城市景观作用,更重要的是绿化带担负着城市水处理的作用。在海绵城市中绿化带有以下作用 :(1)过滤雨水。要想做到雨水的重复利用,则过滤环节必不可少,城市绿化带可以通过种植水处理植物,铺设过滤砂石的手段,使得排入绿化带中的雨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城市雨水管网,从而实现雨水蓄留再利用。(2)缓解城市排水速度。在城市遭遇暴雨的情况下,大量雨水会在硬质路面以较高的速度流动,从而造成一定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如果在绿化带中设置合理的导流措施,利用植物和砂石等柔性障碍物对急促的水流进行缓冲,能够减少水流的冲击,保障城市的安全。
3.4管理制度建设要点
制度是实施的重要基础,在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给排水工程责任管理体系,使每个工程的建设人员都能更加深入地贯彻执行好自身的职责,真正把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够在有序、科学的理念之下进行。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保证责任体系工作的合理开展。将个人的职责与个人的绩效捆绑,创建员工激励办法,对于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给排水设计策略提出建设性合理意见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物质奖励,保证整个责任体系的实施。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已经成为了城市给排水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保障城市安全度过雨季,同时增强城市的水处理能力,对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城市地下水存蓄具有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源铭.“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01):248-249.
[2]王立峰.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4):91-92.
[3]曾自敏,刘强,梅仟.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20(03):245.
[4]罗艳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3):43-44.
[5]陈若男.海绵城市给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