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前列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调适效果。方法 将我院泌尿外科2018年8月—2019年12月9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人存在的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调适。结果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治疗方案的实施, 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前列腺癌 心理特点 心理调适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是全球男性第二大肿瘤,是55岁以上男性的第三位癌症死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现在前列腺癌症发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50%以上,并且有迅速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很多患者在得知患前列腺癌后,因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易出现抑郁、恐惧等消极心理,对后期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极其不利。本文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分析及给予恰当的心理调适,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6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为(62.85±9.31 )岁,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前在我科室做过盆腔MRI检查排除局部淋巴结转移、经直肠或经会阴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前列腺癌再次入院,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排除合并心、脑、肝、肾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2.8±9.2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62.6±9.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2)介绍前列腺癌的相关疾病知识;(3)生命体征监测;(4)患者手术前、后配要点、饮食及活动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以下方法:(1)护士取得家属的配合、多次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的情况,详细地收集其相关资料,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科学地评估;(2)根据患者的心理表现制定符合其实际、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方案;(3)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以下是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调适的方法:
1.2.1恐惧心理:
患者一旦被确诊前列腺癌时常表现突然瘫软、不知所措、突然放声大哭等,难以接受现实,恐惧癌症、恐惧死亡以及恐惧与亲人分离等。如果不及时给以安慰或疏通极易造成患者自杀倾向。
1.2.2抑郁、悲观心理:
患者和家属从穿刺确诊前列腺癌起由于对前列腺癌知识的缺乏,不知道病情严重程度、怎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患者生命还有多长时间、治疗费用贵吗等问题所困扰,表现出无助、绝望、烦闷、悲观心理,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思饮食,对生活失去信心,极不利于下一步手术进行。
1.2.3孤独感:
由于治疗需要,病人不得不暂时脱离自己的家人而住院,家人不可能时时陪在身边,原先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与社会、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生活秩序被打乱,加之医院陌生的环境,患者感觉到孤独,抱怨家人不关心自己,常常发脾气、拒绝进食等。
1.2.4自我形象紊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术中尿道括约肌的损伤或牵拉及尿道周围组织的受损,可出现永久或暂时的尿失禁[1]。患者往往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难以接受,怕被别人嫌弃,不愿出门,对治疗结果持怀疑态度,难以坚持下一步的治疗甚至放弃治疗。
1.2.5调适方法:
(1)尽快帮助病人接受现实
对病人隐瞒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是不妥当的,不告知也是对病人知情权的不尊重,如何适度的把不好的信息转达给病人呢?(1)要求医护人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传达给病人;注意在信息告知时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根据其接受能力及心理状态采取分段、循序渐进的方式转达给病人,让病人在心理上有缓冲的机会, 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医护所传达的信息应一致,避免出现不一致的信息而降低病人的信任度。(2)由负责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与病人交流,以聊天的形式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内心的想法,通过交流可以准确地了解到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手术必要性,减轻及消除恐惧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及时排解不良心理,稳定患者情绪
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的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会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家属或护士身上,实际上这也是病人采取宣泄的一种方式,此时我们应站在病人的角度想,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做到: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理及生活需求,让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重视和关心,以热情的态度开导患者,使患者增加治疗信心,勇于面对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②在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语气温和,逐渐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与他一起与病魔做斗争,增强信心;③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的病例,可让患者与其交流,使患者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得这种病,心理会觉得宽慰些,尽可能地化解其负性情绪,进而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2];④鼓励患者家属常来医院探望患者,告知多与患者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用亲情来感染患者,使其重拾人生的希望;⑤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3)帮助病人配合医生接受适宜的治疗方案
无助是癌症患者和家属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患者非常想知道治疗方案、预后、治疗费用等,一旦对治疗方案有一定了解后,内心的恐慌感就会有所降低。我们的做法是:护士组织患者和家属共同参加前列腺疾病知识讲座,由前列腺疾病专家主讲,使其了解前列腺癌的相关知识、治疗的方法、预后等,帮助病人配合医生接受适宜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3]。
(4)帮助患者对癌症治疗结果要有清醒的认识
前列腺癌的治疗,不论是采取手术治疗、化学治疗还是放射治疗,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痛苦与癌症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护士要做到:①要鼓励病人树立与癌症斗争、共存、延长生存期的治疗观,可从各个方面给予关照、关心、方便等,坚持完成治疗疗程;②家属给予患者积极支持,包括心理、精神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支持,必要时寻求社会帮助;③对于有尿失禁患者教会病人坚持做提肛肌训练,可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做好失禁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和生存质量的评分。患者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焦虑、抑郁的症状越严重;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分析
心理调适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调适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适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png)
3讨论
对于大部分癌症患者而言,在得知患癌症后,都会存在恐惧、抑郁、焦虑、无助等消极心理,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都存在严重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认为心理状态和情绪都会对疾病有着巨大的影响[3]。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调适后,对照组抑郁及焦虑发生率明显(P<0.05)且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观察组;调适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的调适,使得患者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明显改善。综上所述,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负责护士采取一对一的个性化的心理调适,能够帮助病人理清思路,积极面对癌症,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过程,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乔够梅,杏玲芝,张晓莉等.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的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8]:912-914.
[2]温贤秀,何述萍(主编).前列腺护理常规.泌尿外科护理工作指引.2012、3[11]:20.
[3] 魏怀莹,苏珠英,陈剑.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7):1799-1800.
[4] A S C O修订ACS 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指南[J].中国肿瘤临床,2015,(0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