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影响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23期   作者:何东辉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通过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就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影响;对策;
        0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的快速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的公用事业的支撑,电力工业已经是人们必要的生活主力,它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垫脚石。我国为了有效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对于配网技术进行了升级换代,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普及。但是从目前来看,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开发以及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配电质量。这就需要相关人士对于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保障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1配网自动化现状发展
        我国的电力系统以配电网的直接服务于客户主体的方式进行电力网络的配备,而配电网在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建设中,必须保障在其系统中可以更加稳定的安全运行,从而提升配网的供电质量安全性。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配电网发展建设的速度更快,而在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整合下,必然形成自动化的配網。而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对于故障自动隔离与远程监控技术,以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与负荷管理功能实现,其完善与应用过程必须逐渐实施,从而形成的自动化与全面配网,在其技术提升的阶段,无论是物力还是人力都降低了较大成本的投入,同时也提升了配网的管理效率与运行调度。典型的配网系统自动化为SCADA实时数据库、范例库、规则库、网络拓扑信息库的四个数据库,与对应的数据库进行链接,从而实现实时故障处理、实时在线监控、事故反演、故障仿真、模拟演示等功能,才能能够保障系统始终保持稳定状态。虽然我国在其配网自动化的起步较晚,但是在初期发展阶段也卓有成效,已经可以实现基本的自动化需求,但是在与用电需求中也存在一定的脱节。但是在进过初步的经验累积,目前也规范其电力物资的使用和配置,对于暂停用电的管理与安全等要求,以及输出输入设备的应用管理也积攒了部分经验。
        2 配网供电不可靠的原因
        2.1 电网结构不合理
        目前配电网线路的供电方式仍以单回路放射式为主,尤其是广大城镇农村地区,具备手拉手联络功能的线路覆盖率不高。部分配电网线路的供电半径过大,供电路径的地理环境复杂,供电可靠性低。配电网架空线所占比例较高,对于恶劣外部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差。部分线路同杆架设的设置不合理,如同杆回数过多,受专用线和公用线同杆的影响,在故障处理时扩大了停电范围,增加了停电时间。配电线路上分段断路器的数量较少,在处理故障时不能缩小停电范围。
        2.2 线路及设备故障
        线路及设备故障是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最主要的因素。线路设备以换代维,使用时间过长,老化现象严重,导致线路在遭遇恶劣天气或者用户冲击电流较大时容易烧毁,故障率明显增加。还有一些线路位置上不合理,警示标示不明显,易受外破和施工的影响。
        2.3 恶劣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于配电网的可靠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台风较多的地区,线路断线甚至是杆塔断裂、因树障引起的接地现象时有发生。在雷雨较多的地区,经常发生线路跳闸、避雷器击穿的故障。在夏季用电高峰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线路载流量有限,薄弱部位过热,烧毁时有发生。


        2.4 设计及施工不规范
        配电网中架空裸导线对地距离较低,电缆线路采取直埋敷设,导致配电网线路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工程施工引起的拉断电线、挖断电缆、车辆碰撞电杆的情况长期存在。公用线路上的专用用户的断路器仍以跌落保险器为主,部分保险的质量较差,甚至部分小企业用户不规范使用铝线缠绕的方式,在故障发生时直接导致越级至主干线断路器跳闸,扩大停电范围。
        3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3.1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充分考虑配电线路的开关类型、网架结构、节点方式等特点,通过对接地方式的优化,实现线路故障的自动处理。配电网可以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实现对电网的有效调度,通过对线路中开关设备的自动控制可以完成配电工作,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电网调控的智能化,将相关数据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为其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3.2变电站、开关配电所自动化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配电所与变电站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内容,在有效运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后,其便可以朝着智能化与规范化方向迈进。比如配网自动化计划能够智能搜集配电所与变电站的运行参数,而且对电容器、母线等设施进行即时监测,譬如记载开关跳闸与合闸次数、测量故障距离等。此外,集控站能够整体调控电力网络,而且依托视觉技术、智能识别技术,追踪记载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状况,在没有人值守的状况下确保配电所与变电站不出现异常情况。
        3.3设备检修提速
        配网自动化开展之前,我国电力设备维修主要是通过人工形式完成的,我国电力电网较为庞大,电力设备也相对较多,分布具有较高复杂性,电力设备,特别是一些架空或者电缆组成的电力线路,当发生故障后,很难通过人工的方式找到故障,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也面临一定阻碍。对配网自动化进行应用,能够防止电网超负荷运行,也就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供电可靠性。部分配电房是地下或者半地下形式,具有较高的信号阻隔率,针对无线通信而言,信号不良对信号设备信息测量的有效传递带来影响。对此,区域供电部门需要对线路进行强力改造,适当增加投资,从而对线路运行方式进行调整,能够让各方利益均得到细条,最终实现故障检测自动化,有效提高自动化设备数量。
        4配网自动化技术与供电可靠性的关系
        辐射式单端电源是现代大多数地区使用的电源,这种供电方式容易发生电路故障。这是因为如果线路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切断整个线路,其结果是停电面积变大,影响嚴重,对供电区域影响巨大。但现在自动化配电网技术可以很好地降低上述情况的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自动锁定、诊断甚至自动隔离电路故障,有效地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配电自动化技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供电设备的相互结合,提高供电效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阐述了配电建设、配电自动化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现状,总的来说,配电自动化系统集成了多种科学技术,保证了现代配电网信息系统的集成,对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用户对用电的满意度,中国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雪源.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19):26-27.
[2]钮骏,陈家慧.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160.
[3]王燕,王伟.论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8(08):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