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下国家进入了“科技强国”的发展阶段,作为保障国家建设和国民基本生活的国家电网公司也理应朝着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致力于实现“全能型”供电所这一最终目标。然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制约了其发展的进程,也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基于此,本文将从“全能型”供电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展开对智能电网下“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分析与探讨,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全能型;供电所;建设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电网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电网公司为跟上时代发展的进程,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对供电所建设提出了新的高要求,致力于构建“全能型”供电所,以满足社会广大群众对用电的需求,进而推动供电所运营管理模式朝着更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智能电网下的“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智能电网下,随着“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精细化管控、“一步到位”的服务体验、业务协同处理、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供电所面临的各项问题也逐步地显露出来,总结而言问题主要存在三点:一是供电所内部工作的任务和等级量化不明晰,且种类繁杂;二是各班组业务协同力度不够,“一条龙”服务效果不明显;三是智能化“全能型”供电所建设不完善。鉴于此,尽管“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自提出以来一直被推行,其管理与服务水平却仍然得不到更深层次的落实与提升,究其根本就是受到了这些原因的制约,需要被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二、智能电网下的“全能型”供电所建设
(一)创建任务智能管理系统
提高智能电网下“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高效性,首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信息化技术,以最基础的工作任务为落脚点,攻克供电网内部工作任务量多、繁杂、不明晰等问题,量化供电所的工作任务,进而创建任务智能管理系统。例如:供电所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创建“任务池”,在收集齐供电所所有工作任务信息、岗位信息、人员信息等资料后,可根据任务的性质自动进行梳理操作,为后续匹配任务等级、派工做好事先准备。如下图所示,此处将供电所“任务池”内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综合、生产、营销三大类,再结合任务的实情分为日常、重点、临时三种情况,最后按照任务的优先等级进行排序,并设置预警提示功能[1]。
.png)
(二)搭建高效协同的供电所组织架构
1.优化供电所班组整合
通过供电所内部组织架构重建和流程再造,降低了供电所管理风险,同时,关键业务环节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制约,也降低了廉政风险。通过打破专业壁垒,优化班组职责,减少班组设置,简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关系,强化供电所班组之间、岗位之间协同,消除了客户服务工作盲区,提升了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真正将农村供电服务由供电所“台前”前移到客户的“门前”。
2.加强供电所业务协作
首先结合台区数量、户数、低压线路的长度等情况,将供电所的台区按照“网格”的形式进行划分,每个“网格”配置一位台区经理负责统筹与管理“网格内”业务事宜;其次将距离较近的“网格”台区经理组成小组形式,并指派一位骨干成员担任组长。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供电所之间业务上的互相监督,彼此协作[2]。
3.强化“一条龙”服务理念
高度强化“一条龙”服务的理念。所谓“一条龙”服务,指的是在业务咨询、业务受理、业务查询、业务办理、缴费等各个服务环节实现一体化管理,即“进门找一人,带着走全程”的服务理念。这种理念与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合理整合供电所的服务资源,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还能够提高员工和客户的办事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了客户上门办业务不知道找谁,找不到人或找错人的尴尬境地,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好感度和满意度。为建设更贴心、更便捷、更智能的供电所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切实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服务质量的需求。
(三)完善智能化“全能型”供电所建设
“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要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依托,加大对信息化技术与数据建模的应用。增设10千伏业扩、电能替代、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与服务、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业务。
推动供电所营业厅由传统业务型向体验型转变,实行综合柜员制,打造“全能型”服务窗口,建立健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内部协调沟通机制。
开展互动化智慧营业厅建设。通过实景演示和资料介绍,展现智慧电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推进智能终端平台作业,优化业扩业务的传导机制,实行预约上门服务,精简业务流程、促进管理提升。
全面推广线上业务办理及缴费业务,推广“网上国网”APP安装,实现供电服务线上全覆盖,让客户不出家门,安全高效的完成业务办理和缴费[3]。
结束语:综上所述,智能电网下“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当下的建设仍还有所不足,但随着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与重视,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智能电网下的“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必将取得显著的成就,引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飞.以智慧人力为核心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551(02):78-81.
[2]付聪.如何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No.530(17):90-91.
[3]杨梓峰.智能电网下的“全能型”供电所建设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