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不断向前,耕地面积受城镇化发展冲击比较严重。所以,土地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国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目前土地管理水平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土地管理需要进行整体项目建设的规划和协调,管理措施仍需进一步改革,所以对土地管理的应用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水平;路径分析
引言
土地资源作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起作用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所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些土地资源,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国家实力。
1、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家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新法按照“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耕地保护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并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写入法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开发保护协同共进。
2、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部门职能定位不准
当前,我国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部门众多,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所涉及的部门众多,所管理的职能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管理途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宏观调控能力差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一些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土地在实际的供应上达不到高度的透明,在实际的土地资产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从而致使腐败的现象发生。
2.2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关系不协调
我国作为世界上国土幅员面积第三的国家,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又由于可使用的国土面积较少,致使我国的国土资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短缺的现象。同时,随着我过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可利用的国土资源更面临着紧缺的现象。在有效规划方面,我国现有的一些用地规划滞后,有关的用地指标和现实用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又不得不发展,所以会出现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等重复建设的情况出现。
2.3土地管理的体系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意识到土地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度不够带来了管理水平低、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的问题,当前的土地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如今对土地的需求。一方面,相应的规章条例不够详尽,土地资源局还没有更加有效的土地管理体系,这会导致建设项目用地紧张,土地管理的管理过程繁琐复杂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对管理体系的制定应当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目前管理人员对土地管理实际了解和重视不足,土地管理理论没有很好地理解和实施,并且人员安排方面还存在相互重叠和相互交叉的问题,这使得管理模式的实用性较差,并没有将其特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4土地利用不够均衡
现如今,我国工业飞速发展,工厂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占地面积不断加大,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发生改变,一些厂房被闲置,土地被占用却未产生经济效益;一些工厂受多种因素影响搬离原本场区,将部分土地租赁给企业,剩余部分土地则被闲置。此外,一些基础建设用地量不断增加,且占地面积极广,“面子工程”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水平与管理质量的提升。
3、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健全机制,理顺部门职能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整合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做到统筹管理,避免出现各管一摊的情况发生。同时,基层政府要成立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领导小组,实行土地资源用地由政府负责,以政府为牵头单位,统筹各职能部门能参与的建设用地联审制度,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一站式土地交易、一站式办事收费、一站式竞拍成交的职能部署,完善管理制度,使土地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
3.2严格执行补偿机制,保障失地人员生活
在实际的征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所征用土地所给的补偿金制度,不能让失地人员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基本的生存权利。当然,不能纵容失地人员“漫天要价”的行为。同时,要严格落实土地审批程序,做到“六个不批”:即不符合土地规划的不批;没有农用地转年度计划的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用地超标的不批;未通过预审的不批;征地补偿安置没落实的不批;没有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不批。真正做到按章立项,依法供地,科学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土地。
3.3制定科学的前期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管理水平的影响扩大到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土资源管理局应该重视土地的前期规划:一方面,要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其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所在地区的具体土地利用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合理安排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科学地分配到各用地部门。这就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规范培养,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大投入,这样才能使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使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另外,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提升管理水平和规范管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3.4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土地信息化管理
在土地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处理文档、保存信息和保存工作内容等相关工作,也能够加强各部门以及各方的沟通和交流,完善管理体系和资源配置。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发和应用相关信息化管理软件,并在土地管理中进行应用。另外,政府应该对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建立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多方参与的合作和讨论顺利进行。在管理过程中合理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会更加及时。
3.5加强用地宏观监控
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支持,工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对此,在确定用地规模时应与土地利用有效性有机结合,并加强用地宏观监控,尤其对于工业用地来说,更应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同时,当地主管部门还应对工业区进行实地考察,审视当前园区内土地利用情况,如若发现存在大量厂房闲置情况,则应下令对其进行整改,以免出现企业恶意占地或投机占地等情况。此外,还应采用集约化管理,对建设项目进行宏观控制,引入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用地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在确定项目土地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土地闲置等情况。在项目规划中,应杜绝“面子工程”,不可一味地追求建设规模与档次,导致土地不合理利用,进而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开发和管理,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这方面还在起步的阶段,虽然其发展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未来还需要不断努力,进行规范的管理以及把控,为土地管理的发展带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立中.加强土地管理执法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管理有序开展[J].吉林农业,2019(17):47.
[2]刘超琼,陈燕.关于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1):180-181.
[3]王银娟.浅谈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8):14-15.
[4]赵静.对新时代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分析[J].智库时代,2019(26):235+238.
[5]吴佳.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