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7期   作者: 罗微微
[导读] 我国是是世界大国,土地辽阔。
          摘要:我国是是世界大国,土地辽阔。土地调查是中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各行各业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提出的更高、更精、更准的新需求和适应各项管理的新需要。当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外业调查举证工作已经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后续还有专项调查和数据建库等工作,如何确保国土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精心组织、精准施测、重点把关、质量措施严谨细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
          引言
          通过有效的国土调查可以更好地掌握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有序开展的调查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幅员非常辽阔,在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经费、调查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因素,这也制约着本次国土调查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为进一步保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顺利的完成,必须和有效的措施是推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要点
          1.1土地现状调查
          调查土地的现状是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相关规定,对土地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特定的比例,调查辖区中每一块土地的范围以及面积等。
          1.2土地权属调查
          借助相关部门的土地所有权证明结果以及补查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况以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1.3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按照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土地的调查结果,再根据土地的用地评价需求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情况,能够细化耕地,并且深入调查已经经过审批但是并没有予以使用的土地。
          1.4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
          按照既定的数据库的标准,进行和土地调查数据相关的数据库的建立,便于能够快速掌握城市以及农村中的土地使用情况,并且实现对农田以及其他土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管理。
          1.5规定时点变更
          得到土地的调查结果之后,需要根据规定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数据的更新工作,并且将更新所得的结果,通过设置对应的时间点,使其形成调查成果。
          2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制约因素
          2.1自然条件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开展过程中,国土调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当前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硕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国土调查工作费时费力。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形和地貌非常复杂,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纵横交错,整个国土范围地理跨越度大,昼夜温差也非常大,这也给调查人员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还会影响到最终的调查成果。
          2.2技术方面的制约
          目前全国各个地区的调查技术发展并不均衡,总体而言东部技术优先于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技术上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本次国土调查工作采用全国统一的技术规程及标准,规程中部分技术要领较为前沿,这对于一些技术落后的区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
          2.3人力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拥有14亿人口,但是我国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部地区,我国的西北部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在进行国土调查时,国土调查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国土都进行调查,使得一些地方的国土调查人员非常有限,这也使得在西北部地区本已较难的国土调查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才。


          2.4对接因素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非常的广阔,乡镇之间的分布又相对稀疏,而本次国土调查需要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使用状况进行精细化的调查,必需做好信息的传递以及质量检查,这就需要在调查中,各个部门均要做好对接工作,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性。但是从当前调查的数据上看,在很多地广人稀的地方,全国国土调查的准确性并不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及准确性也不高。
          3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
          3.1强化组织管理,理清职责关系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对测绘作业单位的强制要求,必须从管理的高度去认识和组织,应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质量检查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理清检查员的权利与义务,建立面向于政府和技术服务单位的考核奖惩机制,与绩效和市场信用挂钩,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发现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应及时通报处理,决不姑息,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3.2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由于“三调”工作采用了3S、互联网+等融合新技术,涉及测绘、地理信息、导航定位、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数据分析等多个专业,而且“三调”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人员,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单位技术人员储备不足,面对大量临时招聘人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不一等问题较突出,必须采取专业培训和实战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或以小范围作试点总结经验,可以采用技术强的带动弱的“传帮带”形式,在短时间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能力以适应生产作业急需。因此选择服务单位考量的重点应放在资质条件好,信用度高、业务技术能力强、管理严密的单位,并且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任务内容再进行针对性培训,贯彻规范和设计书的相关要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作业方法正确和成果质量合格。
          3.3严格落实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管理必须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工作重点放在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质检机构和质检人员必须配齐配强,明确各自职责。日常质量管理重点检查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的二检制度落实情况,质量检查员的履职情况,检查内容、要求及内、外业抽检数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设立质量风险点评估机制,密切关注风险点的作业状况,实行首件产品检查制度,上一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落实跟踪复查制度,谁检查、谁负责、谁跟踪,坚决避免检查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不抓重点、要点,对故意隐瞒质量问题或敷衍了事的检查员要从严从重处理。
          3.4建立质量检查重点关键环节
          “三调”项目的主要质量控制元素有基础数据、源数据、权属调查数据、地类调查数据、数据库建设、成果汇总等几方面,项目的二级检查应围绕作业流程有针对性、重点突出、把握关键的原则进行。过程检查应贯穿于作业生产的全过程,特别是首件产品检查应放在首要位置,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得以及时改正,避免错误的累积而造成大面积返工。其次是上一环节的产品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如此才能保证项目整体质量。
          结语
          “三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规范性、时效性很强的综合性调查项目,项目由政府主导,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应落实好政策引导和技术质量监督指导职能,作为技术参与单位必须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主动担当,掌握工作主动权,正确把握“三调”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强化质量控制和检查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管理制度,做到质量检查精细化,才能确保调查成果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曾衍伟,龚健雅.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及实现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29(8):686-690.
          [2]石水源,谢荣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测绘成果质量控制方法[J].地矿测绘,2019,34(2):48-50.
          [3]徐海军.质量控制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D].西安:长安大学,2010.
          [4]邵金强,罗斐,周银朋.浅谈如何控制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成果质量[J].科技视界,2019(19):339-34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