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化线损管理可帮助提高供电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本文以农网为例,分析农村供电所营销线损管理的常用措施,总结有效的线损管理工作经验,以供相关单位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线损管理;营销管理
引言:线损管理是农村供电所营销管理中的重点任务,在供电过程中,线损程度也是衡量供电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线损的因素相对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供电所营销管理水平,更好满足逐渐提升的农村居民用电需求,有必要对线损管理措施进行总结。
1农网线损的影响因素
1.1农网路径的影响
线损与电网路径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电网路径越长,产生的线损越多。从农网布局上看,部分区域还存在超长供电线路,此类线路产生的线损要远大于常规供电线路。
1.2用电计量的影响
用电计量依靠计量装置完成,计量精度又直接影响供电所经营管理效益的获取,若装置本身存在问题,必然会导致线损上升的问题。此外,计量装置的选择需与其常规运行条件相适应,若设备升级不及时,使计量装置长期超负荷运转,其计量精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引发数据出错等问题,给线损管理工作带来阻碍。
1.3供电设备的影响
农网电力设备体系中影响线路损耗的主要为变压器设备,若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用电设备使用异常,就可能导致变压器满载运行,带来更多的运行能耗[1]。
1.4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以上因素,农网无功补偿有效性、居民用电行为、供电所工作人员线损管理工作质量等均会对线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居民偷电窃电行为,导致线损率上升。
2农村供电所营销线损管理措施
2.1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作为农网线损管理的核心理论,其对线损管理的目标、流程、要求、方法等做详细规定,进而使线损管理工作有序、全面开展。在管理制度完善上,供电所应重点做好台区采集成功率提升及业扩流程规范工作。例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全面采集与线损有关的数据资料,精确计算线损率并绘制相应的图形,分析农网线损发生特点,以对之后的线损管理方式进行优化;组建专门的营销监测小组,加强线损管理技术、方法研究,并对偷电、违规用电现象做严厉打击;搭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整合业扩流程,实现供电企业与农网用户间的信息共享,在强化线损管理效果的同时,促进农网营销水平升级。
2.2提高用电计量精度
2.2.1优化计量装置
计量装置性能与计量精度直接相关,在设置、选取计量装置时,应重点关注如下问题:第一,运用三相就地平衡法,对农网三相负荷做合理调整,要求将三相负荷电流的异常程度控制在标准范围的10%以内,以免出现负荷不一致问题,且电网低压干线的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低于20%,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第二,调节线路功率因数,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以降低线损。第三,严格控制计量装置误差,加强安装过程质量监管,尽量缩短馈线距离,以获取更真实的供电数据。第四,积极引入新计量技术。目前ICT技术发展迅速,供电计量的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使用全封闭计量箱及多功能的计量装置,以往偷电窃电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由此产生的线损也随之降低。
农村供电所应做好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工作,例如,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及智能化信息采集装置,实现远程抄表,提高电费计量精度。
2.2.2加强源数据管理
接入农村电网的电力用户,需向农村供电所提出装表申请,供电所可在用电高峰阶段,向当地种养大户推广智能化控费箱,此类控费箱为互联网+电能表形式,可实现电费的电子化结算。由供电所工作人员帮助当地农民下载相关软件,并完成支付方式绑定,农户通过手机可实时获取用电信息,同时供电企业也能对农网用电、缴费情况做严格监管,以提高线损管理成效。
农村供电所营销线损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居民用电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工作,以用电数据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实时化监管,监控异常用电现象,及时开展检查、检修活动,促使农网线损率充分达标。
2.3充分实现无功补偿
电力设备的运行方式及潮流分布不同,其产生的线损也存在明显差异,为对农网线损做全面、有效的控制,需科学设置农网运行参数,以此来降低因参数配置不合理而引发的线路损耗。例如,在确定变压器型号、选择线缆设备时,应综合考虑本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一定的升级空间,避免农网运行后期出现变压器或其他电力设备满载运行的问题。
在调节运行参数的同时,还需合理利用无功补偿设备,通过提高农网功率因素来降低线损。但需要注意,无功补偿应用不当,会导致农网电压波动频繁,并出现异常谐波,不但无法发挥降低线损的作用,反而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在选择无功补偿方式时,需充分考虑具体路段线缆及设备特点、负载程度等。例如,若路段负载相对平稳,可优先选择静态补偿;若复杂波动较大,使用动态补偿产生的降损效果更优。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动态补偿的电容器投切速度快,在20~30ms内即可完成,相应的无功补偿效果更优[2]。此外,无功补偿还应与农网结构相结合,遵照就近原则进行设置。
2.4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
首先,落实线损管理责任制度,将台区线损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并配合合理的奖惩措施,促使线损管理人员严格依照相关管理制度开展线损控制工作。定期统计农网台区比例、线损变化程度等,评估阶段性线损管理工作成效,并将评估结果与相关人员的福利待遇挂钩。
其次,提高线损管控力度及覆盖范围,供电所营销管理过程中,需对农网台区线损管理质量做重点监管,借助现代技术对台区用电情况做实时监控。提高非法、违规用电现场排查的实施频率,对发现的违规、违法用电行为做出相应惩罚,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线损增加。
最后,加强临时用电管理,对用电要求、申请流程等进行规范。例如对临时用电时长做统一规定,若超出该范围,需重新提交临时用电申请。供电所内部人员在进行临时用电活动时,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开展有关操作,严禁出现私接电源的现象,依照供电要求进行作业。
结论:线损管理质量关系到变电所合理经济效益的获取,在开展线损管理时,变电所可合理借鉴完善线损管理制度、提高用电计量精度、充分实现无功补偿、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提升线损管理有效性,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新辉.农村供电所营销线损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9,9(12):210-211.
[2]雷恩辉.如何加强农村供电营销中的线损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3):158-159.
作者简介:常珂璟(1987.4--);性别:男,籍贯:山西省大同市,学历: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关于农村供电所营销线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