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水平烟道积渣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2期   作者:叶斌 谢建文 马宁 张健 刘东芳
[导读] 某厂#3炉2019年来多次发生水平烟道积渣问题,直接导致加大高再管排磨损速率及减小换热面积

         摘要:某厂#3炉2019年来多次发生水平烟道积渣问题,直接导致加大高再管排磨损速率及减小换热面积,严重危害锅炉安全运行,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导致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控制入炉煤煤质、提高氧量下限、优化吹灰方式、优化高负荷期间磨组运行方式、二次风门配风优化等,从而解决连续高负荷期间锅炉水平烟道积渣问题,保障锅炉连续稳定运行。
         关键词:燃煤电站;水平烟道;积灰;积渣

1 机组概况
         某厂锅炉为超超临界变压运行本生直流锅炉,型号为B&WB-1990/29.3-M,锅炉为螺旋炉膛、一次再热、固态排渣、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Π型锅炉、紧身封闭布置燃煤锅炉。炉膛宽度21962.7mm ,深度15935.7mm ,炉膛总高度为66000mm,后屏过热器位于折焰角上方,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方,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燃烧系统配有30只B&W公司研制的低NOx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分三层前、后墙对冲布置。锅炉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主要参数
2水平烟道积渣情况及原因分析
2.1水平烟道积渣情况
2019年1月,某厂#3炉连续高负荷运行期间首次出现水平烟道严重积灰的问题,2019年9月机组再次持续高负荷运行,9月2日,高温再热器壁温再次出现异常,中间区域壁温明显下降,两侧壁温则异常升高,再次出现积渣迹象,如图1及图2壁温所示,非常明显的看出水平烟道积灰现象明显,这与1月份高再结焦时的现象十分相似,说明结焦是从锅炉中间开始,再向两边蔓延,锅炉燃烧产生的小颗粒灰随气流上升,逐渐粘结成稍大的颗粒,一部分粘结在过热器受热面,形成硬焦块。未接触受热面的灰渣表面温度下降,当接触炉膛出口的高温再热器时,粘结形成疏松状的渣。负荷波动或吹灰后,跌落至水平烟道,形成积渣。
   
图1 高再正常壁温分布    图2 高再异常壁温分布
2.2水平烟道积渣原因分析
(1)锅炉氧量控制偏低。当负荷在550~660MW时,运行氧量目前控制在2.0~3.0%,不低于2.0%。由于高负荷NOx控制压力较大,而3#炉氧量计数值又有代表性差的问题,因此,实际运行氧量难以保证,这造成炉膛内还原性气氛增强,降低灰熔点,结渣、沾污倾向增强,进而影响炉膛出口温度升高,导致高再结焦。如图表2所示,负荷同为636MW时#3炉与#4炉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可知,3#炉风煤比及氮氧化物浓度均低于4#炉,即3#炉运行氧量低于4#炉,高负荷期间大渣含碳量从原来的1%以下升至3%以上,也能说明运行氧量偏低。因此,3#炉炉膛的还原性气氛对灰熔点的影响也更显著。

表2   #3炉与#4炉对比参数分析
(2)煤质灰熔点较低及碱金属含量高。宁东二期燃用煤质为红柳与麦垛山(40%)的混煤,其煤质工业分析与设计煤种相近,如表3所示。
  
表3 燃料工业分析
红柳煤的灰熔点较低,软化温度在1200~1230℃左右,麦垛山的煤则在1320℃左右。混煤的灰熔点难以把控,这就增加了炉膛及高温受热面结焦的风险。此外,原煤与设计煤种比较碱金属含量高、原煤结焦判别综合指数为3.758,属于严重结焦倾向煤种,沾污特性强,导致炉膛沾污严重,结焦风险加大,出口烟温升高。
(3)宁东地区周边各矿常用煤种灰成分(涂红为此锅炉燃用煤种)


(4)锅炉实际燃煤成份和灰熔点检测报告(吹管前送西安热工院煤种化验报告)
电力工业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检  测  报  告
编  号:TPRI/CQ-RC--2017                                        第 2 页  共 2 页   
检  测  结  果


电力工业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检  测  报  告
编  号:TPRI/CQ-RA-091B-2017                                第 2 页  共 2 页   
检  测  结  果

备注:试验用灰样品由试验室烧制。

(5)连续高负荷运行期间,前墙C磨运行较后墙D磨运行时燃烧上移,炉膛出口烟温偏高,高再易发生积渣。
3水平烟道积渣控制措施
(1)现阶段,宁东#3炉脱硝增容改造已完成,高负荷氧量下限由2.0%提高到2.5%,投入氧量自动,优化自动调整水平,解决机组高负荷、变负荷及启、停磨期间手动调整氧量滞后、氧量控制与设计偏差大问题,保障锅炉燃烧严格执行风煤比曲线。
(2)严控煤质,将入厂麦垛山煤的掺烧比例由40%增加到50%,入炉煤热值控制不低于4000大卡,提高入炉煤灰熔点,从根本上把控结渣、结焦的风险。
         (3)脱硝增容改造完成后,现已进行燃烧优化调整,提高主燃烧器区域二次风,降低炉膛出口烟温,优化氧量控制曲线,降低火焰中心,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运行,具体方法如下:
         开大中、上层磨靠近侧墙燃烧器就地外二次风门,减弱旋流强度,减轻燃烧回流贴壁,防止两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如图3所示

图3 10月21日燃烧器二次风门调整范围(涂黄部分为修改)
如图5、图6所示为此次调整前后高再壁温对比分析

图5  625MW-ABDEF磨组运行-调整前高再壁温
   
                   图6  635MW-ABDEF磨组运行-调整后高再壁温
         开大中、上层磨中间燃烧器就地外二次风门,减弱旋流强度,提高炉膛中部烟气流速,增大燃烧器区域二次风,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如图7所示。

图7 11月07日燃烧器二次风门调整范围(涂黄部分为修改)

图8  540MW-ABCEF磨组运行-调整后高再壁温

图9 630MW-ABDEF磨组运行-调整后高再壁温
图10  400MW-ABEF磨组运行-调整后高再壁温
         微调中、上层磨中间燃烧器外二次风,减弱旋流强度,提高炉膛中部烟气流速,增大燃烧器区域二次风,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如图11所示

图11 11月15日燃烧器二次风门调整范围(涂黄部分为修改)

图12   540MW-ABCEF磨组运行-调整后高再壁温
图13  580MW-ABCEF磨组运行-调整后高再壁温
         调整OFA调风盘,提高炉膛中部烟气流速,降低炉膛出口烟温。
图12  12月12日燃烧器二次风门调整范围(涂黄部分为修改)
         综合以上几次调整,如图13所示炉膛出口温度明显下降约50℃左右。就壁温分布情况来看:a调整后C磨运行高过壁温高问题略有缓解;b调整后高过壁温分布明显均匀,汽温较以前提高2℃左右,可达设计值;c调整后高再中、低负荷四台磨运行期间壁温分布均匀,可达设计值;d 调整后高负荷高再两侧壁温偏高,尤其是A侧,汽温较以前降低3-5℃。e调整后高再容易积渣的中间部位壁温比以前要高,尤其是中、低负荷和水平烟道吹灰后。锅炉出口氧量而言,对燃烧器二次风及OFA调整后,高负荷省煤器出口氧量测点显示较以前准确,氧量场分布更均匀。

图13风门调整后炉膛出口烟温实测值对比
         (4)运行磨组适当提高分离器转速,提高煤粉细度,使着火点提前,高负荷尽量减少上层C磨运行时间,合理安排磨组检修,提高其它五台磨可靠性,根据结渣、积灰情况及高再区域壁温变化趋势,及时增加水平烟道及炉膛的吹灰次数。
4结语
         现阶段通过上述所采取的措施,宁东#3炉在连续高负荷期间水平烟道积灰渣现象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极大的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下阶段将继续探索燃烧优化试验,保障机组在设计参数下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魏秉科. DG2070/17.5-Ⅱ6锅炉水平烟道积灰治理措施初步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22).
[2] 陈一平, 于鹏峰, 邹自敏,等. 火电厂锅炉折焰角斜坡积灰原因及对策[J]. 中国电力, 2011, 44(2).
[3] 王孝先, 班金城. 电站锅炉空预器出口烟道严重积灰分析及处理[J]. 轻工科技(9):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